浅析《离太阳最近的树》的语言特色

时间:2023-06-10 02:0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离太阳最近的树》的语言特色

作者:程诚

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12

《离太阳最近的树》之所以被称为好文章,能让人掩卷深思,除了文章中涌动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激情外,其含蓄隽永的语言也是一大特色。

作者在文中让平字见奇,让凡字生色,把记叙和描写巧妙地结合,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精心选词,把强烈的感情蕴涵在平静的字里行间,立意深刻,耐人寻味。 一、善于运用修辞,尤其是比喻

比喻是我国传统的修辞方式之一。它的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或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本文作者对比喻句的运用非常巧妙。如文章开头写到冰峰林立,雪原寂寥,红柳竟能奇迹般的生存”“铁一样秀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谷穗样细密的”“对着高原和酷寒微笑,作者兼含比喻,辅以拟人,连续整齐,精巧短小,描写了极佳的红柳的色泽与形态,把局部的美和整体的容颜结合的很好。

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行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发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多变。(钱钟书《管锥篇》)。例如作者围绕红柳根来设的比喻,就穷形极态,而且手法多变。有的贴切地以实物摹写事物,如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的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就把红柳那种惊人的坚强表现了出来。有的抓住精神实质,避实就虚。如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歌颂了红柳的顽强的精神。有的用科学事物、专用名称来比拟。如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跃在旷野之上,好似副镂空的恐龙骨架,特别是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挖走洪流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眶,怒向苍穹,更是伤残的可怕,撼人心魂。做这样的比喻,与作者多年做军医的难忘经历是相关联的。要不是有着广泛的生活阅历、亲密的现场感知,是不可能写出这些丰富细腻、真切传情的比喻来的。 二、用词极其谨慎,尤其是动词

笔者认为作者在用字选词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如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呢?中的本为名词,指具体的小动物,这里却名词动用,意即如猫在严冬怕冷一样缩在某角落里。结合问句语气与上下语境来看,字形象传神地反衬了红柳盎然挺立在沙丘之上的勃勃英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再如红柳丛中的字用得也极其谨慎,是少量的,而不是大片的,跟下文的要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相呼应,足见珍贵。而文中的曾以为”“必与话外有话,暗示红柳被人当柴打净的悲剧,为下文的深思埋下了伏笔。

动词是文章语言艺术的灵魂。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的确,精心提炼动词,对于绘景状物、传达情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在文中就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在整个故事中作者写得最详细的部分挖红柳的过程是: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将大半个沙山掏净”“将这个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这些动词把人们挖红柳的艰难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这些动词,很好地展现了如此珍贵、如此可爱、如此被作者颂扬的高原精灵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重点保护,反而是被掘净烧光,烟消灰灭。挖红柳的过程耗时越长,费力越大,越显示红柳的坚强。

可以说,文中的红柳外在形象美、生存能力美,而作者的遣词造句、精心用词同样很美。 三、表现手法独特,多处使用对比

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的表达更显爱憎分明。如拉一车汽油,要耗两车汽油;运来一斤焦炭,值六斤面粉;挖红柳不要钱,只要工,从的价值上进行对比,说明司务长等人一切朝钱看。再如文中讲到去年掘走的沙丘,今年还可看到空洞,第三年就烟消云散;三十年前,还能骑马穿行于红柳丛林,指望它与雪域永在,而听最近到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高原上的原住民,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的十分遥”……从景观上进行对比,说明人类的愚昧遭到了报应,让人触目惊心。

作者对红柳的爱无疑是挚热的,反对挖掘红柳的态度无疑是鲜明的,对红柳悲剧的忧思无疑是深沉的,但是作者没有直接跳出来抒情议论,而是把激情融入隐而不漏的对比叙述中,从而使红柳的悲剧具有了生动逼真的形象性,也使红柳的悲惨命运产生了触目惊心的震撼力。可以说,作品充满了深沉悲壮的艺术美,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文章通过含蓄隽永的语言,把红柳的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内心感受,事情的经过,都交代得清楚明白,到边到沿。本文比喻大胆,用词准确有力,多处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冷峻含蓄的文字下面凸显的是作者对人生理性的探索和思考,对红柳极尽赞美之情,极具穿透力、震撼力。 (濮阳市技工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2e4d8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