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龙光桥学校 欧阳学军 此年龄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辛弃疾所写的这首词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为他们所学情分析 不能体会的,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清平乐·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教材分析 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更隐含着作者对当时战乱的厌倦与痛恨。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知道词的有关知识。 2、能通过看插图、联系句子、联系写作的背景、结教学目标 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 在自主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教学重点 宁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教学本课,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过程,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教学理念 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其次,充分利用诗中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诗的意境,增强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其审美的意识,使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第三,积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追求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板书:村居)师: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答) 师: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生接)”,可是,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是——(指课题),一起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由一首高鼎的《村居》自然的导入课题,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跟读,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媒体和资源 课件出示高鼎的诗《村居》,既引入课题,又为后面教学诗词的比较做好铺垫。 播放清平乐的曲调,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清平乐所表达的意境。 2、正音:乐读“yuè” (板书:清平乐)介绍: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可以唱的曲调,我们一起读(生读:清平乐)。读着“清平乐”这三个字,你觉得这会是一首怎样的曲调呢?(生自由作答)不如,我们一起来听听?正如,大家所想的,舒缓,宁静,美好,欢快,让人听来很是舒服。 而村居是词的题目,词牌名和题目之间用一个小圆点隔开(板书:“•” )我们读的时候中间要注意停顿,一起试试“清平乐•村居”起! [设计意图]首先,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感受清平乐这个词牌名所表达的意境.再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了解词牌名的正确读法,其中也渗透了读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37d446d1f34693dbef3e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