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胡玉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4期 长期以来,养成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很不协调,口号大于行动,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孩子养成教育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如何形成有效的合力,这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养成教育问题分析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孩子自私、霸道、任性等现象,校内和校外行为举止不能一致,管与不管呈现的是不一样的状态,缺乏个人自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家庭因素。现在的独生子女,六位家长面对一个孩子,比例的严重失调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孩子的自私与骄横;也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孩子的养成教育经常被忽视,出现了重智能训练轻行为培养的现象。在一些家长眼中“补课”比“探望生病同学”重要,“考试状元”比“德育标兵”更受赞赏。其次,是学校德育的缺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基本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虽然近年来我们都在极力改变这种状态,但学校面对严酷的生源竞争,要赢得优势,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心理,用分数说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第三,许多社会因素对孩子习惯养成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中传达出来的不健康信息,由于孩子的认识还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因而极易受到这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 学校要贯彻“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指导思想。过去那种机械式的灌输、强制性的管理、僵化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一些学校让学生背《守则》、《规范》,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学生的自觉接受、自我管理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还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养成教育就是多搞活动,经常性地利用传统纪念日,开展纪念性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积极的,符合活动要求的,但活动之后,一些不良行为又表现出来,养成教育也就不了了之,高要求开场,低成效收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的是领导者的角色,习惯以权威的身份、用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学生表面上接受了某些条例、规范,但在道德情感上没有产生共鸣。学生渴望自立,希望在自主管理中展示才能并得到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赞许,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愿望,激发和保护他们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并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在学生整体生活中实现的。学校生活不能单独承担小学生习惯养成的任务,课外生活中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应该得到各方关注,尤其要解决好家庭教育问题。 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不能很好地与家庭互动,导致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活动家长不知晓、不参与,甚至不认同。多年来,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家校联合的教育经验。比如,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和水平;通过采用与家长电话联系、书信联系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参与度;通过家长会典型经验介绍、写家长寄语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兴趣和责任感等。多种形式的联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3.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社区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学校认为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所以便不让学生接触社会,采用回避的态度。其实学校要做的是: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有效地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五老”报告团、法制副校长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注重教育的开放性,学校要将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公共资源变成养成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去,用社会实践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整合起来,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学校还应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总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习惯养成贵在坚持,重在持之以恒,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这一问题,深入探索养成教育方法和途径,共同开创养成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438564ed630b1c59eeb5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