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龄特点 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2岁儿意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 脱衣服、鞋林等。在如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行如厕。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级、笨拙,生活自理行为还需成人帮助。 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依恋 2岁儿童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的影 响。如一个孩子想妈妈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着哭。他们一吓就哭、一哄就笑,高兴与不高兴、愿意与不愿意都流露在脸上。 2岁儿童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当与亲人分离时,大多数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 焦虑过程。他们用啼哭等方式表示分离的痛苦,这种因情感依恋而产生的分离焦虑表明该年龄儿童对依恋对象的存在和消失十分敏感。 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 2岁儿童由于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习惯与同龄伙伴 和成人的交住,如在游乐场区意到小明友多的地方玩。但在交往中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如在与小朋友玩时常常会抢別人的东西,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此年龄段出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动作发展速度较快 2岁儿童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手眼协调的力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可以同时一手碗一手拿匙,还会进行穿珠等活动。此年龄儿童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但做事动作迟缓,身体的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的帮助。 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2岁儿意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郡是在直接与该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出某种形象之后オ会说“苹果”、大饼”等。 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2岁儿童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托 儿所模仿小明友、教师的行为。模伤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 2岁儿童的注意及记忆是不随意的、短暂的。喜欢重复是此年段儿童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喂娃娃吃饭。在往返的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的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的关联、产生简单的想象。 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话,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萌芽。 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 2岁的儿童处于新异性的探索阶段,此时的儿童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铯 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 2.阶段目标 1.愿意接受清洁要求,会用小匙进餐,学习如则,安静人睡等。 2.情绪愉快,亲近教师,能随教师和同伴一起活动。乐意招呼熟识的人,学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3.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体的主要部位,听从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 4.充分活动身体,走、爬等动作协调,体验在自然环境中活动身体的快乐。 5.感知和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动植物和常见的物品,觉察其形状、颜色、大小、多少、轻响等 明显的不同。 6.学讲普通话,喜欢听、讲熟悉的儿歌故事,愿意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进行自由表达。 7.喜欢摆弄玩具、材料,会跟着教师有兴趣地唱歌、敲打、做模仿动作。 3.各年龄段教育策略 l.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提供轻巧、柔性、方便的生活设施,便于儿童休息和随意活动。 2.创设适应儿童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群体活动的空间,并有相对的稳定性。 3.为儿童提供的玩具和操作物,同一品种数量宜多。 4、给儿意母亲般的关爱,恰当地向每个儿童表达亲热,满足其身心需求(如搂抱、抚模肌肤、热情应答等),让儿童的情感依恋逐渐从家人转移到教师。 5.随时观察儿童的变化,在其产生消极情结之前,及时吸引其转向新的活动。 6.-日生活中顶定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要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进行随机教育。活动 环节安排合理,避免等待。 7.尽可能把几的各种活动安排在户外安全适宜和空气新鲜的地方。 8.主要以一对一的方式与几意进行个别交流,交流时目光要平视。与群体交流的人数以6 至8人为宜 9.让几童在自发的反复动作中,通过多种感官积累直接经验 10.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多开口,并提供话宜的图书。教师说话应注意发音准确 语速缓慢,语句要短,让儿重听到正响的语言范型,扩大言语经验。 11.必须充分重视儿童的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支持儿童从对物体简单的认识和探索到能够进行较复杂的假想性游戏。 12家园共育,让儿童开心、开口、开窍,并应尊重家长作为儿童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 位,让家长了解2至3岁几童开始进入”心理反抗期”,使其树立当好家长的信心。 13.教师可用各种方式向社区家长和儿童进行教育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bb2221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