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也谈对“教学相长”的认识 作者:贾晓学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6年第51期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体系最完整的教学论专著。《学记》总结了两千多年前我国私人讲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虽然全篇仅有一千多字,但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精辟的论述。古今许多学者都对《学记》给以了高度的评价。 《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深刻的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矛盾和两者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明确指出了教与学两方面彼此相长而相互发生作用。 “教学相长”这一命题的提出,在我国古代教育学说中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它对今天的教育科学研究仍有其积极的意义。“教”与“学”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教的当中就有学。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教是为了学。教与学,共处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共同发展,协和共进,这就是教学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与学,都不能离开实践。学习本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初学者往往看得过于容易,并在获得初步成绩时,容易产生自满而止步不前。应引导他们进一步打开知识的大门,使他们看到“学海无涯苦作舟”,看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个人的渺小,他们才能立志向上,加倍努力,奋勇探求。让他们因学习而知不足,知不足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教的人也是一样。当一个人认为学业有成,可以任教的时候,也往往把自己的学习成就估计过高,认为工作可以一帆风顺,没有问题。但当他在教学中发现困难,或者由于教师的责任感,需要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时,他就会痛感自己的不足,自我勉励,努力钻研,奋发图强,以提高教学质量。 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在《师说》中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他认为师生关系是道义关系,并且应该是互相学习的关系。他以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依据,进一步阐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从古代学者观点及《学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教学相长”的本意在于揭示教师靠边教边学才能教好,学生靠教师引导也靠自己主动学习才能学好。教师要教好学生,一定能从学生那里得到教益。教与学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就教师而言,强调的是自省、自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修,以“教困” 激发“自强”学习;就学生而言,一方面强调离不开教师的教,另一方面也强调“学”而知不足,然后主动求学。这种教与学的影响是建立在师生对自己掌握知识情况内省的前提下发生的,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过程。后人将其内涵引申出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要教好,首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包括要向学生学习。 “教学相长”的命题,体现了师生间获得知识经验方面的“相长”。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正相反,只有正确的运用教学相长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努力自强,补救自己的不足;一方面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有效的进行教育。我们通常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里“学而不厌” 和 “ 诲人不倦”, 密切相关。教师谦虚好学,虚心向别人学习,尤其是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的条件。教师是一种充盈着生命活力的职业,应与时俱进,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30e7ff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