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质微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认识底和高》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9 13:38: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认识底和高》教学反思 罗芳小学 周晓平

《认识底和高》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认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之后,以此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时以直角和垂直为认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梯形桥洞中“限高”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探究,进而进一步让学生类比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认识。

本课的目标共三个:1、结合“限高”的情境体会限高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2、会用三角板画出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重点是:认识并能画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难点是:画出给定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图形的“底和高”,故而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图形的底和高,以及画出图形的底和高。而画图形给定底的高放在课堂拓展练习中,画给定底和高的图形则放在课后自主探究中。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以学生生成为教学资源

本节课以“限高”情境作为课前习探究,让学生说一说“限高5米”表示的意义,并在图中画一画“限高”可用哪一条线段的长度表示。最后探究“有一辆5m的大货车和一辆高3m小汽车,它们都能顺利通过这个隧道吗?为什么?”。以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梯形的高。让学生从身边的情境出发感性认识梯形桥洞的高,在逐步抽象为梯形的高。并从学生画出的不同“限高”线段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辨一辨,认一认,充分认识到:梯形的高是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线段,有无数条。进而,以梯形的底和高为认知基础,通过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以网格为背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辩一辨、认一认这些图形的“底和高”从而完成对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 二、精心设计环节,小步进行教学

本节课知识点多,较为零散;且学生为首次正式接触和学习“底和高”。在教学中,我把整节课内容进行整合,划分出三个小块进行教学和及时练习。其中,






“认识图形的底和高”放在课堂前半部分,鉴于本部分是后续“画图形的底和高”的基础,故而,在这块的教学中,设置了“情境感受”“辨一辨”“认一认”等多个环节,力求让学生充分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在充分认识后,尝试画图形“底和高”,通过学生独立画;个别学生上台板演,集体纠错;最后,小结画法三个环节,完成学生“画”的操作认识。再进行“画图形给定底的高”练习。而“画给定底和高的图形”则放在课后学生自主探究,并作为下一节习题课的引入。

三、注重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本节课是根据教材中的环节设计进行设计和整合的,基本与教材吻合。认真揣摩教材中的环节设计和其中的话语引导,以教材中的情景进行进行引入,适当地加以整合,故而,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本节课在充分认识图形的“底和高”的同时,三角板使用是联系认识和操作再认识的桥梁媒介,让学生在使用三角板进行“高”的自主动手操作、辨认纠错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底和高”。且小学生对三角板、直尺的使用不够灵活、较为粗糙,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关注学生的使用情况,再通过板演纠正、小结注意事项,使学生及时改正,规范作图,培养好的动手习惯和操作习惯。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一、环节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情境引入部分浪费过多时间;而在辨一辨、认一认“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对梯形的认识,故而在这个环节,可以稍微讲得精简点,把时间腾出来放“画底和高”的环节。不至于最后“画底和高”的环节时间显得稍微紧张。二、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容量大,以致目标没有全部完成。三、小组合作没有利用好,在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形的底和高”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一名学生画、一名学生辅助(按住三角板)、一名学生进行讲述,这样安排的话,时间可以节省原来时间的一半,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但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是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和做好的理念,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究,能使课堂教学高效、有趣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1c82a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