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读百遍,意自现。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中理解诗歌意思。 2、展开想象。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词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 3、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会两位诗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意境。 教学难点: 从文字中读出画面,实现诗情画意的融合。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1、出示图片: 古代诗人往往有在画上题诗的雅兴,就是看到一幅画,会在画上题上一首诗。今天,我也和大家一起来题一题诗,好吗?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联想,这幅画让你想到哪一首诗呢? 指名说。由李白的《赠汪伦》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观察书空。你觉得哪一个字容易写错?指导书写。 3、揭题,导入诗文 指导朗读诗题。教师范读,大家齐读。 ① 通过读诗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诗歌的很多信息,你读懂了什么?(送别的地点在黄鹤楼,要去的地方是广陵,是李白送孟浩然) 出示课件 黄鹤楼 (出示注释)你是怎么读懂的? 借助注释,查询资料,等等。 借助注释来读懂诗句,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就是游览胜地。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所以叫做黄鹤楼。 孟浩然 唐代著名诗人,他和李白是好朋友。 1 ② 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注意强调“之”。“之”的意思是“去”,这种用法和现代汉语是不一样的。) 二、初读诗句 1、是啊,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黄鹤楼下,李白送别了好朋友孟浩然,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反馈。 (1)谁愿意来读一读,师生评价。 (2)齐读,要求: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美美地读出来。(划记节奏) (3)师生合作读。 三、再读诗句: 1、(出示课件)默读诗歌,借助注释及补充注释,初步理解; 2、提问:你读懂了什么?你读懂了哪一句?哪一个词? 这个词你是怎么读懂的? 小组合作,理解。 课件准备: 课件 故: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查字典,发现“故”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① 缘故,原因;② 原来的,过去的;③ 故意,存心。 课件 西辞 (借助示意图) 课件 烟花 (借助注释) “烟花三月”让你们想到了哪些词? 语言训练:所以,—— 烟花三月的黄鹤楼是 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的长江是 的长江。 烟花三月的扬州是 的扬州。 课件 下 (借助注释) 换词(去扬州,到扬州),读一读,比一比。哪一个词更好? 四、三读诗句: 1、从诗中找出依依不舍的词句,读一读。 2、品味离情别意: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b7bccf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