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一、学习内容 第五单元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1课时) 课型:自读课 二、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理清写作思路。 三、重、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写作思路 四、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 ) 蘸( ) 驿道( ) ...矗立( ) 闸口( ) 眺望( ) ...擦拭( ) 流淌( ) 草甸( ) ...徘徊( ) 轻盈( ) 喧哗( ) ....硕大( ) 斑斓( )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 。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 。 目眩神迷: 。 斑斓: 。 3.作者简介。 阿来, 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 家, 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要作品有诗集《 》,小说集《 》《 》,长篇小说《 》《 》,长篇地理散文《 》,散文集《 》等 五、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一滴水是在什么时候经过丽江的?这一滴水游览了丽江哪些地方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交流点拨】(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 顺序:“我知道,那时是明代”,“再次醒来, ”,“这时的丽江 ”,“如今 ”,“ 之前”,“黄昏时”,“出了 ”,“黎明时分”等。 (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 顺序:一滴水的行踪(玉龙雪山—— ——落水洞—— ——城外果园和田地—— ——大海)。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时空多维度把景物组合串联在了一起。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 【交流点拨】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水是无形的,流动的,可以巧妙地把古今时空串联起来;丽江的景物大多与水有关(水契合了丽江的外形)。 六、达标测评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驿道(yì) 草甸(diàn) 砚池(yàn) ...B.蘸水(zhàn) 闸口(zhá) 柏树(bǎi) ...C.翡翠(fěi) 眺望(tiào) 硕大(shuò) ...D.矗立(zhù) 蜿蜒(yán) 徘徊(pái) ...2.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tǎng________,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lüè________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shì________一只shuò________大的银盘。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B.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C.枯死的老根蜿蜒盘转在一起,不少又发出了新枝。 ..D.运动会上,同学们手持五彩斑斓的红旗,在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4.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B.“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D.习近平指出,保持高层接触是中新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良好传统,也是中新关系紧密的体现。 一、学习内容 第五单元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2课时) 课型:自读课 二、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学习新颖独特的写作视角。 2、把握别具匠心的景物描写。 三、重、难点:品读课文,学习新颖独特的写作视角。 四、自主学习:温故知新 1.阿来, 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 家, 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主要作品有诗集《 》,小说集《 》《 》,长篇小说《 》《 》,长篇地理散文《 》,散文集《 》等。 2.生字听写 3.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 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水是无形的,流动的,可以巧妙地把古今时空串联起来;丽江的景物大多与水有关(水契合了丽江的外形)。 五、合作探究 1、文章写一滴水变成一片雪和一块冰的前世今生,为什么不直接写一滴水去游览丽江,而是要反复写“我”沉睡“我”醒来呢? 【交流点拨】用 的前世今生写出了 的前世今生、 ,让读者仿佛回到明代,有 之感,巧妙而合理。 2.“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一句中的“他们”指谁?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交流点拨】“他们”指“ ”。 的心像 一样纯净淳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愿意来到丽江,因为他们爱上了丽江,他们的灵魂在这里受到洗礼。丽江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丽江人像水一样淳朴澄澈的心灵,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会受到感染,他们会忘记一切名利,让自己的心纯洁得就像 一样晶莹。 3.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丽江景物的句子,并分析景物特点。 【交流点拨】(1) 描写:景致分明,整个画面有 ,从高到低,由远到近,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条,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城风景画,并用 的流动为画面增加 感;色彩丰富,白色的 ,白色的 ,蓝色的 ,绿色的 ,绿色的 、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红色的杜鹃、山茶,青瓦色的四方街,黑褐色的大水车,黄昏时五彩的灯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2) 描写:具有鲜明的 特色。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 描写:丰富而融合。文章所写的民众活动,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 的视角,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游历了丽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 和 。 六、达标测评 1.本文通过( )的视角,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游历了丽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 )和()。 2.作者以第()人称写( )的旅行,从( )到( ),从( )到(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 )的( )、( ),给读者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 )与( )之情。新颖巧妙的( )、清晰明了的游览行踪、别具匠心的( )描写,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3.(2017·咸宁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七、拓展练习 :阅读理解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5.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画线句子,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1c6e2c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