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5)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有意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结交朋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游戏:说说AABC的四字词语,如: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 一、揭题导入: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2、谈话:这音乐好听吗?(好听)这是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有谁知道关于它的传说? 师: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这样两个人物(出示人物幻灯片):你们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他就是晋国上大夫——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 。在一个上大夫和一个樵夫之间居然发生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出示课题(课件) 3、学生读课文题目。老师指正“绝”和“弦”的读音。学生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让学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老师: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吧。(学生自读)老师指名读,指导“哉”和“兮”的读音。 2、老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还讲究节奏和韵味。借助屏幕上所给的提示(出示幻灯片),试着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吧!(学生试读) 3、老师:在听你们读时,老师心里也痒痒的,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老师过渡语:读得越来越有味道。前面我们学习过文言文,那么一起回忆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生1:多读课文。 生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师:很好,那么就请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小组合作。 学生纷纷说着。 老师:读了课文,我们不难知道故事中有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伯牙和钟子期。你了解了他们的什么情况? 学生:俞伯牙会弹琴,钟子期会听琴。 老师: 用课文的句子那句话能体现出你们刚刚说的意思呢? 学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老师出示句子) 老师: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 学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老师:英雄所见略同,这位同学把大家的心思给说出来,可见他的心与大家的心是一样的。那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指名说意思。 学生1: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听后说:‘弹得太好了,我面前像屹立着一座巍峨的泰山。’ 学生2:伯牙弹琴,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像有一条滔滔的江河从我身边流过。’ 老师: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用书中的话说。 学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第四句) 老师:这句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伯牙心里所想 ,钟子期都知道。 老师:是啊!伯牙万万没有想到, 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呢? 学生:知道我的人,只有钟子期 有学生说文言文:知吾者,子期也! 老师:是呀,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那么,从这里以前就是讲“知音相遇之喜”(板书)让我们读课文前4句,感受他们的快乐。(学生齐读前四句。) 理解并体会“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老师过渡语: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他们俩多想像高山流水一样永远相伴、永远相依,于是,他们约定来年再来相会。第二年中秋节,伯牙乘着一叶扁舟,如约而来。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不语。(幻灯片出示第5句) 指名读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老师:自己试着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学生: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自己的知音了,于是,就把琴弦割断并砸破琴,终身不再弹琴。 学生: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懂得自己的人。于是,就把琴砸了,终身不再弹琴。 老师:你们认为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 学生: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 学生: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 老师:是呀,同学说的多好呀!俞伯牙不堪承受这种痛苦,“知音离世之悲”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过渡: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幻灯片出示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是啊,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山水之间多了一段关于知音的千古佳话。于是后人根据这一荡气回肠的故事, 编了一首同名的乐曲,就是课前所听的曲子,再次课件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 老师:既然伯牙善鼓琴,他所弹的内容就肯定不止高山、流水。当伯牙鼓琴志在霞光(课件),子期透过琴声感受到霞光的灼灼了吗?子期会怎么赞叹?志在白雪时呢?...... (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五、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aa9cec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