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指向表达的阅读思辨课

时间:2022-12-27 06:35: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节指向表达的阅读思辨课

听了福州教育研究院何捷执教的《晏子使楚》,整节课在聚焦语言、指向表达的 同时充满了浓郁的思辨情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理性阅读、对话 式阅读、批判性阅读、建构性阅读,是一节典型的指向表达的阅读思辨课。具体地说,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指向表达的精准目标

整节课的教学指向十分明确,就是指向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文本(尤其是对 话),通过精读、细品、体会,把握文本语言特点——精准妥帖,让学生获得启迪, 形成写作的知识储备。这个教学指向在转化为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时,又呈现 了三个特点。

首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切合文本特点,符合编者意图,做到了集中、准确、适 切。因为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积累语言。从另一角度讲, 学生表达上的笼统、虚泛是常见的毛病,因而这种教学意图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

其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教师课前就在黑板上书写了“精准妥帖”四字目标,一开课即把学生阅读注意力引向 这个目标;紧接着出示单元导读,再一次提醒本课的阅读要聚焦语言,体会文本语言 “精准妥帖”的特点;之后再出示学习目标:快速浏览,熟悉三个故事;关注对话, 感受语言魅力。这样的转化与提示,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明确。

最后,将教学目标细化——把“精准妥帖”的总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知识点。如学 习“开狗洞迎宾”部分,让学生明确表达的精准在于运用的“唯一”,表达的效果在 于“言行合一”;学习“质疑齐国人才”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表达的魅力在于“礼 尚往来”。正是有了这些细化的表达知识,才使得“精准妥帖”有了可操作性,同时 也使得整节课的效果有了可检测的标杆。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指向是表达,但也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


在课的结构上,教师利用课文三个故事并列出现的编排特点,采用了“举一反三” 式结构。教师引导学生精读第一个故事,总结学习方法——精读、细品、演说,然后 将精读、细品的阅读方法沿用至第二、第三个故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总问题“你看到哪些不一样的细节”贯穿始终,使得学 生的阅读着眼点十分明确。而在对每个故事的精读、细品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的切入点各不相同,同时运用了直接推论、预测、解释文本、评价鉴赏等阅读策略。 例如,教读“开狗洞迎宾”部分,课堂设计侧重于两点:一是对关联词“只有⋯⋯才” 的品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让学生领略词语选用的“唯一性”,这样学生 既对晏子说话的精确用词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对表达的精准就在运用的“唯一”有了 较为明确的认识。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对晏子说话的神态,通过演说体会表达的 效果就在于“言行合一”。

正是由于采用多种阅读策略、方法指导,使得学生的精读、细品有了方法、策略 的拐杖,理解就变得更为顺畅,对文本语言“精准妥帖”这一特点的感悟也就更为深 刻,从而较好地达成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指引思辨的精准策略

语言与思维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源泉。“语言活动 的背后是思维活动”, 这节课充满了思辨的味道。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用词的精确、用词的变化,也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灵活性。课堂上,学生体会晏子说话的语气、分寸,实际上是在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除此之外,课上还有意识安排了一些思辨的环节,使得课堂思辨的味道更为浓厚。比 如,在课堂预热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语境不同,词语感情色彩有变化”,就已经 为本节课的思辨训练埋下伏笔。更妙的是在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让学生联系文章的 开头、中间、结尾继续思考:晏子真的那么厉害?真的可以靠语言解决一切问题?楚 王后来为什么作出灭掉齐国的决定?用以说明“学不完的晏子,读不完的春秋”,最 后引出课堂结语:与晏子告别,与春秋相约。这个设计既呼应了开头有关春秋的特点, 继续引发学生的思辨,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将学生的阅读视野从一篇课 文引向一段历史。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1dd918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