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 “除法的运算性质”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规律,是一节规律探究课。 我们的学生对于规律探究类的课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之后又学习了“除法的运算性质”。 以往的教学,对除法运算性质,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在略微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告诉教学”,通过让学生理解、记忆定律,运用定律来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缺少体验、理解与反思。所以,我在执教时做出一点改变: 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大胆总结、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感悟、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使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建构新知识。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而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生的思维交锋碰撞,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共同探索出除法的运算规律。进而安排各种情况的除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让学生在运用中不断探索,感悟在计算除法时,要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运用规律才能使计算简便,从而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策略。 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亲历建构知识,掌握方法,感悟策略的全过程,他们养成了探索的习惯,展现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仅仅获取知识技能,他们探索和创造的意识也从中得到培养。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问题让学生去揭示,知识让学生去探究,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培养学 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并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个人以为,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有句话说得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也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努力追求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有了减法性质这一内容的铺垫,学生在这节课很快地就将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出来。同时,学生在总结概括时,一下引入正题。我没能及时利用这个机会,找学生多说,而是板书引入课题。这样,可能在潜意识中对学生这个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能力没有有意识进行强化。而是觉得一个两个学生说了,那么,他们就明白了,会说了。其实,我们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在孩子那里还是需要时间的内化,这里如果让学生再多说几个可能给足学生时间“消化”一下。或者说再给学生找出几组这样的题,不急于出示或总结规律而是让学生再次去对比发现,学生可能显得更水到渠成。 另外,针对这次互教轮听,在班级里的小组学习在王老师和各位老师的点拔下。自己也发现找到一此问题和值得学习的内容。如张老师班里的“小老师”学生在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时,汇报的学生能够与“台下”学生做出问答、质疑、互动等形式,而在自己的班级里这种学生主动地让全体或大部分学生跟着参与自己的汇报,还是很少见到。所以,我觉得学生小组汇报这部分还存大的明显差距。看到张老师的沉着、冷静,而自己那种着急,老怕后面有什么问题等着自己,就是不放心。人沉不下来,也就稳不住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a80725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