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随笔 -范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门艺术,班级更是一门艺术。有位教育家曾告诫我们的:“教育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不能做,而且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做。”的确如此,做学生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命令或大声喝止上,是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成效的。教育的举措只有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触击了学生的心根,才能取得的教育效果。请看下面的两则案例:案例一:请把读给学生听。晨会课,是班主任每天的“必修课”。每到晨会课,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般都喜欢先把当天要做的事情告诉学生;接着,表扬班里涌现出的,一下违反常规、马虎等不佳的学生;最后,再严肃地向学生提出当天的各项要求,如此等等。有没有更好的晨会课上课范式呢?最近,我在图书馆借书时偶然发现了《故事》一书。于是,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诞生了——每天选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们在众多故事的浸润下改造心灵,提升品位。对,就这么办!从那以后,我每天早晨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挑选故事,以便上晨会课时朗诵故事给学生听。具体读什么故事呢?那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表现而定了:当学生学习精力分散,学习不够用心时,我《酷的小姑娘——冰心》读给他们听,让孩子们从少年冰心的身上汲取读书的力量;当学生懒散,不思进取时,我选择《苏秦刺股图发奋》、《闻鸡起舞》的故事读给学生听,让孩子们在苏秦、祖逖进取行为的感召下重新点燃起前进的火焰;当学生自卑时,我选择《左思笨先飞》、《齐白石:从木匠到国画大师》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左思、齐白石的身上获得启迪;当学生没有,对他人漠不关心时,我选择《因奉献而》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小明白“爱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当学生胸无理想,缺乏斗志时,我选择《古今贤文(志向篇)》读给学生听,学生从小确立远大的目标……我还注意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朗读“全国十佳员”、“CCTV——”等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营养” 的滋养与恩泽。爱听故事本是孩子的天性。学生们听于耳,感于心,更重要的是用故事来启发学生,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浸润,从而懂得做人之道。案例二:德育资源开发手记。当今,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电视和网络也已走进了千加万户,它们既是人们世界的窗口,也蕴育着极其丰富的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积极开发蕴含其中的德育资源,不失为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爱心教育。如今的孩子,独生子女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是在长辈们精心呵护和关怀下起来的新一代。虽然他们享受着长辈们更多的“爱意”与“关怀”,却鲜有孩童知道继承爱意,向别人奉献自己的“爱”。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缺乏爱心” 这一客观现实,我特意把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人王志专访“慈善大使——成龙”的电视纪录片剪辑下来。继而,利用一节班会课,开了一节 “我能为他人做点什么?”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首先,我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让学生看录像剪辑带;接着,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畅谈看录像后的感受,谈自己从成龙大哥身上得到的;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化为具体、实在的行动——制定“爱心行动”。这么做,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慈善大使学习。“爱,是可以传递的。”我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长大后,爱的因子一定会在他们身上发芽、开和结果的。2、吃苦耐劳教育。如今的孩子,在家往往扮演着“小皇帝”、“小”的角色。据权威部门研究发现,中国的孩子平均每天只12分钟,而美国的孩子平均一天劳动72分钟。越来越多的过分关注孩子的智育,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和教育。针对这一状况,我利用一节品德课时间组织全体学生进电脑房上网。我把“CCTV——7军事频道”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走进”绿色军营,了解当代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的风采。学生们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了解到护卫班战士为了能达到目视前方、不看剑鞘,而能让剑一下子直接进剑鞘的这一技巧,了不知多少次,手也不知被戳了多少个口子,才练就了一身绝技,学生们无不被国旗护卫班战士的英勇所感染了;利用网络,学生们了解到一个女生后进了部队,成了一名伞兵。由于自己不是从部队基层训练摔打上来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好,与从基层选上去的战友很有差距,但她毫不气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艰苦的训练。在一次训练意外中,摔断了五个肋骨,臀部也受了重伤,但她毫不言败,继续刻苦训练,终于在世界军事跳伞锦标赛中勇摘桂冠,《》()。学生们读着这样的故事,一个个得到了洗礼,情感得到了升华,心情无不为之动容。更重要的是 我的育人目标也顺利达成了。“山重复疑无,柳暗花明又一村。”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既要搞教学,又要花大量时间在班级日常琐碎事务上,有的时候真的是挺费神的。每天面对着几十名学生,遇到顺手的事还好说,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那就很麻烦了。当然,如果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说不定能化难为易,迎刃而解。请看两则案例:案例一:调位置的“风波”。本,我接手了一个新班。按照惯例,初,班主任要安排学生座位。我按照正常的规律,按学生的高矮个子,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别就坐。结果,位置安排好了,第二天就有一名跑到学校来找我,说他的女儿眼睛不好,坐在后面看不见黑板。可他的女儿虽然只有十二岁,但个子足有一米五高,怎么办呢?家长反映的是实情,我有和义务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但怎么解决呢?虽然不是让谁坐在后面就意味着谁成绩不会好,就意味着没前途,但无论如何随意把谁调到后面都可能造成“帮了一个学生,而伤害了另一个学生。”说不定还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想来想去,我决定改变以往我“点将”调位置的,改由学生帮助调位置。一上课,我便郑重其事地对学生们说:“在我们有哪些乐于助人的人呢?你怎样来这些人?”学生们发言、后,我对学生们说:“们,在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丁志锋。丁志锋同学因为个子挺高的,所以老师把他安排在最后一排。但是,今天他告诉我一个秘密——他的眼睛不好。谁能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一下呢?”话音刚落,教室内就有了十几名学生举起了小手。我选择了坐在中间的骆辛琪同学,让他和丁志锋调换一下座位。为了不影响他人,我把丁志锋坐的凳子换了一张矮一些的,而把骆辛琪坐的凳子换了一张高一些的,以便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获得最佳的视角。当然,我还特地表扬了和丁志锋换座位的骆辛琪同学,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就这样,班级“调位置”的风波和平解决了。想调位置的学生如愿以偿,帮助别人的学生虽然坐在后面,但心情也爽。调位置的难题就在友好与掌声的氛围中结束了。同时,在帮助学生“调位置“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这有利于解决班级今后遇到的难题,促进班级“、友爱、互助”风气的形成。案例二:“再来一次”,给马虎学生的一剂“药方”。我们班有个叫胡维维的男生,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可就是学习态度马虎,特别是态度极度不认真,语、数、外都一样,虽然正确率每每都是挺高的,但写的字像一条条蚯蚓,让人看了极不舒服。他作业从来没有得一个“优”。虽然我们科任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他千万遍,可就是效果不明显,真是让我们的老师伤透了脑筋。一次,我又改到他马虎了事的课堂作业,气就不打一处来。但这一次我没有大声呵斥,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把作业本撕得粉身碎骨。而是把他叫到跟前,和风细语地问他:“这作业……你满意吗?”他摇摇头。“你认真做了吗?”他还是摇摇头。我鼓励他说:“你很聪明,认真做一定能得‘优’!老师相信你。”听了这话,他的脸上顿时漾起一丝笑意。我看时机已经成熟,便趁热打铁:“你想得‘’吗?”他点点头,我立即让他把作业本拿回座位。下午,我一到教室,他便把自己重新做的作业递了过来。乍一看,还没有能够达到得“优秀”的标准,但毫无疑问,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了个 “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2da74aa1c7aa00b52acb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