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起源与发展 思维导图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作效率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指标。思维导图,作为效率类杰出工具,备受瞩目。在百度指数中搜索思维导图一词,思维导图的需求逐年攀升,由此可预见未来几年里,思维导图逐步成为一项主流工具,被大众所接受。 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早期的思维导图,皆需要使用笔和画纸进行绘制;由于该方式的效率极其之低,便出现更多更高效的绘制方式。比如如今流行的计算机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工具来协助绘图。其代表的计算机绘制工具如MindMaster、百度脑图、Edraw Ma_等。 科技的进步,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思维导图的绘制效率。声音识别技术的的发展,可以实现声控绘制思维导图,不用手绘,也不用键盘输入,直接语音输入即可自由操作。另外,伴随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不少绘图软件可以被搭载在移动端电子产品上,大大方便使用者绘图,而随时随地创作和分享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可能。 思维导图概念与结构 发散型思维导图,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 1、中心主题用于记录主要内容,比如在使用思维导图描绘某个实物,那么就需要在中心位置放上该实物的图像。 2、分支从这幅图像向四周延伸发散。首先会被分成各个二级主题,与中心主题直接连接,然后三级主题和更多子主题也会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并依附在父主题。 3、分支是由一个图像或词语,与线条连接,共同构成一幅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一位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英国人东尼博赞,想要在图书馆获得一本谈论大脑和如何使用大脑的书籍,以帮助自己提升学习效率,但并未如愿。在这样的情景下,他没有放弃探索,自我学习了心理学、信息理论、感知理论、大脑神经生理学等书籍,还广泛阅读伟大思想家的笔记资料。经过大量的学习和研究,他认为,若将人类大脑的各个物理方面和资历技巧彼此协作,会显著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比如,在笔记上用一些颜色涂写在重要笔记上,会使得记忆效率提高近一倍。 在此期间,东尼博赞为一些智力缺陷的孩子做辅导,并大胆使用自己研究的理论,应用在教学中,结果却是分外喜人的。这种全新的思维理论,可以帮助一位女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智商从史上低点提升至160。东尼博赞将这种思维方式命名为思维导图(Mindmap)。 随后几年里,东尼博赞一直在不断完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导图理念,并去往全世界,为政府、学校、企业介绍思维导图的价值。1995年,他撰写并发布了《思维导图》一书。正因为博赞的研究与积极推广,全球近5亿人得以享受这项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6691b4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