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启蒙教育”的误区

时间:2022-04-30 08:16: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走出“启蒙教育”的误区

启蒙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黄金期在三岁前,之后的十多年时间也是关键期。从出生到进入青春期,都可以称作启蒙教育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极强的可塑性,教育这一阶段最能表现它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从前往后,逐渐递减。所以这项工作越是做得早,越是做得好,真正的一寸光阴一寸金。

但是启蒙教育也要防止进入误区。首先,不要轻易把启蒙教育委托给早教机构。把孩子送早教机构的目的也许不一样,如果是为了让孩子到早教机构找小朋友玩,这没什么说的;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或情感开发,真的寄托了一个“早教”的期望,请家长想一下,早教机构的从业人员真的是一群懂教育的人吗?他们的课程设计真的合理吗?花钱真的能买来教育吗?

“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才艺班,他的大脑都会健全的发展。” 换个思路,把上课外班的时间用来让孩子玩耍,把家长在课外班等候的时间用来进行亲子阅读,把省下的钱用来重新购置被孩子损坏的杯、碗、电脑、手机等,收获是否更多?

不少家长送孩子进早教机构,可能是出于攀比心理,这种心理盲目而有害。应该明白什么叫启蒙教育知道给孩子什么是最好的,内心就会有定力,就不会为了虚荣去折腾孩子。

其次,不要把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混为一谈。否则会导致走两个极端:早早逼孩子学习功课,令孩子厌学和大脑迟钝;或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误失启蒙教育的良机。前一种情况很好理解,这些年已出现了太多这样的情况,家庭、幼儿园都急于把小学的课程灌注到孩子头脑中,上学前就学会拼音、100以内加减法……这种错误,人们已开始有所警觉,一些明智的父母勇敢地抛弃了种违反科学的做法,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有些人却走到另一个极端,孩子在学龄前什么也不学。

我接触过一位“海归”,她接受了“玩耍就是教育”这样一种理念,就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只让他玩,甚至不把孩子送幼儿园,担心幼儿园会教孩子认字、学拼音。孩子在家里除了摆弄玩具、和老人逛菜市场,就是看电视。结果上小学后,孩子学习非常吃力,很快表现出厌学和自卑。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她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她让孩子在学龄前完全没有智力生活,所以后来孩子在学习上的吃力几乎是必然的。

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对立。人的天性是爱学习的,如果学习没有急功近利地奴役孩子,它就是好的。一个背了100首唐诗的孩子就肯定不如一个只背了10首唐诗的孩子快乐吗?数量说明不了什么。诗歌是如何背会的,在什么心情下背会的,孩子的感觉如何,这才是判断的标准。

当下人们对“启蒙教育”的否定,来源于词语造成的概念误读,“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事实上是性质相反的两种东西。前者激活了孩子的脑力,后者只是往大脑中灌输了一点知识;对未来学习的影响,前者是推动力,后者很可能成为阻力——这里面的分水岭,就是整个学习过程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否激活了孩子的兴趣。在启蒙教育的问题上,形式不重要,感觉才重要。

第三,不要相信任何测试,不要试图提前预知你的孩子智商如何,有哪方面天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等。人的每一种才能都是多方面协作的结果,每一种命运都是千百种因素共同造就。量表或仪器不是上帝,不能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而且,这些测试往往并不能给孩子以正面激励,却会给他们很多不良暗示,对他的发展形成束缚和限制。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好的智力基础和心理基础,剩下的,交给未来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a56cf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