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最苦与最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在掌握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找出中心论点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去解释枯燥抽象的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议论文,因为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所以在介绍完作者,研究完字词之后,讲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这是纯概念性的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用当前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相关情节来解释论点、论据和论证,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不仅解释了议论文,而且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相关概念,同时,消除了学生研究议论文的畏难情绪。 二、将问题简单化、细化。 1.理清文章结构时,从标题《最苦与最乐》入手,学生很清晰地就概括出三个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并以此画出文章结构。 2.在解决第一个分论点时,将问题设置成填空题,不仅细化了问题,而且将问题简单化,学生很快给出答案。 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字词的研究换了种方式,采用了给出词义填词的方式。设置的五个问题都是由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学生在自主研究,协作探究中增长知识,取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了能力。 但是通过教学也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待提高: 1、课文朗读不够。不管研究哪篇文章,课文朗读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二、末了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论说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干系的?结论是甚么?”设置较难,虽然在学生讨论时代有所提示、指导,但学生仍理解不透彻,我的讲解也不够到位。 三、在谈到学生的责任时,由于时间关系,草草收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尽人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2236e4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