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伊春市西林区钢城小学郑宏伟 圆柱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结合我校的“一二四”阳光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时,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先出示一组平面图形,再出示一组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二者之间的区别,学生很容易说出不同之处,然后我再直接揭示课题导出圆柱的认识圆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重“一二四”阳光课堂的学习方式。 教学例1时,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我校的“一二四”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拿出学具摸一摸,看一看从整体上初步认识圆柱,阅读教材进行独学,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时间,独立思考。圆柱的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这样一来,使学生从实物中直观地认识了圆柱,并很容易的就抽象出圆柱的特征。接着继续放手让学生对学同桌之间“议一议”、“比一比”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两个圆时,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我们听到学生说出了4种不同的方法,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然后再让学生群学动手操作,指一指、量一量圆柱的高,从而发现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这时我再适当引导测量圆柱的高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因为圆柱内部的高不好测量,所以测量侧面外侧的高最简便这个问题就水到渠成,学生也一下子体会了高的意义。最后再将生活中的高加以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高涨起来,精神也高度集中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效性。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个小游戏,同桌之间合作转动长方形纸会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积极响应,亲自动手实验,真正的将圆柱的高的教学落到实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这一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数学课变得不再枯燥,真正的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注重学生多样化的思考策略。 例2的教学时本节课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改变了课本上沿着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的做法,我设计让学生群学放手操作,通过剪一剪发现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展开的不同情况。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有不同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探究发现成为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然后让每组学生到黑板前粘贴、演示、汇报得到,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开能得到一个平形四边形和一个不规则图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观察、思考、讨论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了群体学习的合作意识。这种操作活动给了学生一个表演的舞台,既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又给了学生极大的勇气,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始终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也真正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己探索的机会,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异位思考问题,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聪明才智。 四、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制作一个圆柱体。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这一理念。 一堂课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是,教师语言有时不太准确。如:指着圆柱说“圆柱旁边有一个面是侧面”。过于急躁,如果说“圆柱除了两个底面还有一个曲面,它是圆柱的侧面”就会更好了。二是,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当有一个小组汇报出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时,应该就势引导学生演示,让学生发现它通过割补法也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三是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还不够,有待进一步训练提高。 纵观整节课,以活动为中心,不光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学习,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一形式还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43bc9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