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评课稿

时间:2022-03-27 03:41: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幽径悲剧》评课稿



张老师的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琐碎的方面谈以下我的看法: 一、课前思考

这是一篇散文。绕不开这样几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 1.教学价值

从主题上说,这篇文章本身的价值是丰富的。作者在文章中看上去只是写了北大燕园中一棵藤萝被毁的悲剧,不仅是人破坏自然,不能很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但主题却是非常有深意的。

一则是藤萝毁于愚氓之手,足见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素质有待加强。这是公论。

二则,从教材的编写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放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的第五单元《人与环境》主题中。编写者的意图是让人们在读过这样的文章之后,能够对人与自然引发一种思考。与课标对应的教学内容的确立就落根于此。

三是,本次我校作为长三角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对外开放的主题活动生命教育 因而,小小的一节课,也是内涵丰富,承载了很多东西。

从表现形式来看。本文语言美,写法美,情感美,章法美。每一个方面都有教学的价值。教学要有所取舍。比如,语言赏析,这几乎是每一节课上的比不可少的项目。于是,每一节语文课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哪个句子用得好”“那个词语用得好的所谓的赏析。显然,这篇文章中也有很多值得赏析的语言,季老的文章语言本身就非常典雅精致,非得咀嚼再三不可。但,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比较难的文章。那么,我该如何取舍?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从整体入手,再进入细部,然后还要回到整体,这样才不至于把一篇文章大卸八块。因而,在第一课时,我觉得首先要带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作者的思路,所谓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散文阅读教学离不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篇内容与形式(对于语文而言,这也是内容)兼美的文章,即使是文章学的角度来看,文章的烘云托月、寓深刻的含义于叙述之中、文章的起承转合、烘托悲剧的意义、抒情色彩无不给我们启示,可以这么说,文章的教学价值太丰富了。关于藤萝之辈,也可以有于愚氓,真善美的消逝,我的精神支柱的坍塌的一种无奈的哀叹等等,多种解读无不值得我们去研究。而且,读深读透之后,文章也能给学生做为写作范例。 2.为什么题目不叫古藤萝悲剧

文章写了什么?愚氓灭美。这一点毫无疑问。幽径颇似人生之路,古藤萝便是其一缩影,那株藤萝从幽径中跳将出来,幻化成为和谐自然的代表,成为美的化身。古藤萝,其实是一种象征。它是历史、文化、自然、生命的负载和见证。它的最终被砍如同人们最终摒弃了自然,摒弃了历史与遥远的精神回望,是对文化的践踏,对文明的野蛮行径。因而,一种真善美的象征。古藤萝被灭,就是真善美被摧残。这是一种悲剧。 3.什么是悲剧?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关键词:美的东西的毁灭,毁灭了给人看。






悲剧如何发生,如何表现与加强?这是一个深层次问题,也是最具挑战意味的。

4.写作背景。据有关资料介绍:1992年,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但人们的素质却没有跟上。似乎是在用语言文字表达一种宏大的主题。但是,阅读季羡林,我们会发现,本文中,同样不可漠视的是一个人的孤独寂寞,一个学者的孤独寂寞。在文章的阅读中,我时刻会想到一个问题:即藤萝,藤萝即。最终,藤萝的悲剧,毁之于愚氓,呢?个人失去了一个情感的寄托是小事,但民族振兴却是大事。作者的境界体现在何处?就体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读懂这一段文字,可能我们就会对文本有误读,以为本文仅是作者发发牢骚,发发哀叹,为藤萝的悲剧而痛苦与哀伤。其实不然,最后这一段,恰恰告诉我们,他并不消沉,而是从个人的情思生发出来,上升到对人生、社会、时代的思考。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一个倔强的老人,表现的是矢志不渝的决心。

学生能否进入文本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无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深层次理解的前提条件。只有读进去,才能有理解,有体验,有感悟,有思考。本篇教案设计紧扣藤萝的不同境遇下的形象,调动多种手段让学生去感知,从而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品悟内涵。在阅读与对话中理解主旨,感悟评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注重阅读的文化建构,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2d382d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