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 剧 季羡林 一、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 文学常识。 季羡林(1911—2009)人,著名、家。享誉国内外 的 __________ 。他一生有众多头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字词检测 激灌( 愚氓( 摇曳( 毛骨悚( ) ) ) )然 诛伐( 蜿蜒( 万斛( 猬( ) ) ) )集 司空见惯: 3.重点词语解释回顾 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 懦者立怯者强:软弱胆小的人也奋发刚强起来。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万斛闲愁: 愚 氓: 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后用来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家听过的悲剧故事肯定很 多:《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所以,越美的事物 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真实、正直学者的心灵深处,聆听他为 我们谱写的一曲民族悲歌《幽径悲剧》。 (一)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你认为课文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悲剧?(用一句话概括) 在北大校园里的神奇的幽径上发生了一株古藤萝无端北毁的悲剧。 2、 课文行文思路: 作者行文很有层次感。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引出紫藤萝的悲剧? ( ) ------------------- ( ) --------------------- ( ) (抓住课文里的一些过渡句,训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 力。) (二)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赏析“幽径之美”、“藤萝之美|(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中赏析体会领悟,然后组内交流) 1、古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幽径的静谧、美丽,本文中的幽径又是有怎样的 美呢?(深入文本,找出相关句段,阅读概括) 2、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藤萝绽放时的美丽的?并赏析古藤萝的美。(找出相关句段, 全面理解课文多角度地描写古藤的美的方法,并作好笔记) 本文写了一株古藤萝的美,但作者为什么从幽径的美写起?思考如此写法的用意与好处。 (散文里的写作技巧有:铺垫、蓄势、烘托渲染、) 回、如此美丽的环境里的古藤萝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美的享受?作者是如何评价它的? 1(板书: 爱 乐恋一抒情与议论)|知己、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引用原文回答,再结合作者特定的生活时代,体会句子深层意蕴。)ppt 三、 美读11到16自然段,组内完成: (一)1、品味藤萝之“悲”。 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即悲情?请说说你的理解。(勾画圈点,赏析富有表 现力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藤萝的无辜、不幸,让人悲怜、给人震憾。) 2、 感悟作者之“情” o你读出了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板书:怕痛悲| 3、 将自己想象成古藤萝,抒发心中的愤慨于悲痛:齐读:我在这里已经呆了…… (反复是一种有助于表达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段。三个“哭泣”的反复,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的失 望,对古藤萝悲惨命运的痛心。) (二)思悲剧之因: 1 .这个悲剧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 地点:北大校园 时间:1992年春 2. 联系文中话语思考,“毁美”者是哪些人呢?(愚氓、伟人、追名逐利的人、冷漠自私的人......) 3. 创造美好世界的人们与制造悲剧的人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前者关爱生命、关爱自然, 追求真、善、美;后者缺乏对生命、自然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四、 主旨探究 (-)揭露什么?——人们缺少博爱之心,自私、冷漠。 说明什么?——愚氓多,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希望什么?——人们珍爱生命,关爱自然。追求并维护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百家争鸣一愚氓灭美现实告诉我们什么? 人们的愚昧无知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渐毁灭。 人们的愚昧与贪婪把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遗弃(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是真善美)。这是时代悲 剧、民族悲剧、人,I生悲剧 (二) 走进季老心灵——季老的“十字架”指的是“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作者深感 到社会对于“愚氓”灭美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呼吁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 表现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三) 课堂小结--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 灭美的现实,抒发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板书 悲剧 板书幽径 一幽径 悲剧 (真善 五、拓展延伸。1、看视频谈感想;2、看图谈感悟 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图后的【说明】和本文给你的感悟,写出你的思考。 (说明)图一是泰国皇宫洗手间的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图二是珍珠港景 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图三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则 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 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79fee7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