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汕头市的民主改革运动 作者:彭建伟 来源:《红广角》 2015年第8期 (广东)彭建伟 【摘要】汕头市的民主改革运动从1951年6月开始,直至1953年11月结束。开展这项改革运动的目的是在城市的工矿企业中彻底肃清封建势力及反革命分子,废除旧的不合理制度,达到真正树立工人阶级领导权的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汕头;城市;民主改革运动 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厂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废除旧社会遗留的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清除残余的反革命分子,整顿组织,增强职工间的团结。8月1日,中共中央中南局发出了《关于放手发动工人群众开展民主改革运动的指示》。7月25日至8月5日,华南分局召开华南区12个大中城市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广州市及汕头市等11个市的市委书记、市工会主席、市工商局局长和主要国营工厂的厂长等87人,会议研究了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民主改革运动。会议结束当天,8月5日华南分局作出了《关于在城市发动工人群众开展民主改革的决定》,要求城市工厂企业从思想上、组织上发动工人群众,开展民主改革运动,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和建设城市拓宽道路,并指示这是华南区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 根据华南分局的决定,汕头市作为广东省直辖市城市于1951年6月开展了民主改革运动。汕头市的民主改革,是遵循“打击敌人,团结自己,反对封建,保护资本”的政策和“坚决地依靠工人群众,团结技师和职员、争取一切同情与赞助力量,组织起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战线,有步骤、有区别地清除封建势力”的工作路线进行的。 汕头市的民主改革运动是从1951年6月开始至1953年11月结束,前后历时两年多,并结合镇反、土改、抗美援朝三大运动分为两个时期四批进行。 一、城市民主改革运动的背景 解放初期,汕头市是广东省第二大的城市,也是潮梅地区的地方经济枢纽。1951年底,全市有工商企业7491户,其中商业3429户,从业人员17198人;工业企业81户,从业人员1419人;手工业3921户,从业人员17563人。企业分布呈现的特点是工业较为脆弱,而商业中又以进出口商户为多,约占全市商业的35%。原因是自汕头1860年开埠后,一直被定位为经济商埠,并且西方势力、封建势力和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在汕头市经济中占有相当的统治力量,加上华侨众多,致使汕头市的工商大户与东南亚各国和西方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依赖出口市场,受西方经济控制经营。如汕头抽纱和轮船的买办商都是国外资本家的代理人。汕头传统出口商品如抽纱、陶瓷的出口商人坐在香港、南洋,有利则来经营出口,无利则抽逃资金,造成这方面的经营极不稳定。从土地改革运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汕头商业户与土地有关联的1478户,占全市商户数28.6%,分布在抽纱、布业、杂粮、土糖、炼油等12个行业中,关联的土地占全市土地总额的57.85%。而汕头的商业户中,又有相当部分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汕头当时是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商业城市,迫切需要在城市中开展民主改革。 解放后,汕头市虽然经过了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反革命及封建残余势力已基本上被肃清,但还未够彻底,潜伏的隐蔽的反革命及封建残余势力仍继续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如在航运方面就仍有潜伏的反革命分子,据当时的调查统计,航运汕揭线中有历史特务、土匪、恶霸、伪军政等66人。在街道中还存在一些反动封建的残余分子和残余基础,如老母会、牛筋党、雷公会等。这些反革命分子和封建势力的活动仍然十分猖狂,他们利用合法的身份,煽动工人群众,不断制造事端。如果不把这些反革命分子和封建势力从工人队伍中肃清,工人群众便为人所控制而不能翻身做主人。因此,广大工人群众同样也迫切要求进行民主改革。 二、城市民主改革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民主改革试点时期,从1951年6月开始至1952年7月结束。这一时期主要在市搬运公司、电厂、潮汕铁路汽车公司、市政(卫生、建筑)、市运输公司、邮电系统、汕头海关等7个单位进行。按照广东省委的部署要求,汕头市委于1951年8月召开市委干部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城市民主改革工作,决定选择在汕头电厂、卫生、建筑以及搬运九、十一分会等5个单位开展城市民主改革的试点,后来又增加汕头海关、潮汕铁路汽车公司和邮电系统作为试点单位。试点工作由市委直接领导,从市直各机关团体抽调100多人组成5个工作队,并以搬运公司作为重点加以推进。首先是进行民主斗争,从发动工人群众对新旧社会的回忆对比入手,提高群众阶级觉悟,向包工头、封建把头、反革命分子等开展诉苦斗争。随着运动的展开,工人群众纷纷起来揭露和控诉反革命分子,斗争反动把头和坏分子,投身民主改革运动。搬运工人控诉了封建把头经常强要工人送礼请吃和无偿为他们种田、建房;搬运工人揭发了隐藏在搬运四分会的4个汉奸和暗藏在第十服务站的2个恶霸,其中1个是逼死多人有血债的反革命分子。还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行业中分化瓦解了封建帮派的势力。其次是进行民主团结,企业领导干部就作风问题作自我检讨,工人采用民主的方法,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活动,工人与行政人员、技术人员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助、互爱的关系,加强了团结。第三是进行民主建设,在开展阶级教育、爱国教育、生产教育的基础上,各厂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健全职工代表会议、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会组织等,实行民主管理,使工人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主要。如汕头电厂为贯彻实现工厂管理民主化,就成立了工厂民主管理委员会。汕头市总工会在1951年7月1日召开第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专门讨论了如何在工厂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在这次的民主改革中,汕头全市有职工3.5万人,加入工会组织有3.1万人,占87.2%。在国营企业中还普遍建立了党团组织。 民主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汕头市在民改中,始终把发展和发动群众结合起来抓,务求做到改革生产两不误。运动一开始,市委就要求各工作队向开展民改单位的干部群众提出保证,不因运动而耽误生产,还要工作队协助企业、工厂制订出民改期间生产计划,并指定有关人员掌握生产,坚持运动不占用生产时间,做到运动生产双丰收。在运动中还注意从解决生产问题入手,对一些存在严重困难的工厂,采取先把生产搞活,再进行民主改革;对私营工厂,遵循“发展生产,劳资两利”的原则,着重帮助解决问题;对一些因资方消极经营造成生产不正常者,则反复交代保护资本,活跃生产的政策,促进积极经营;对个别厂因工资高,成本增加而造成生产有困难的,则说服工人要顾全大局,共度难关,并从调整工资降低成本入手,维持生产经营;对因质量差没有销路的,则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打开销路;对原材料供应有困难的,则帮助组织力量寻找货源;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除帮助发展生产外,还帮助把产品纳入国营包销计划。 第二时期是民主改革补课时期,从1953年6月至11月。它既是民改试点的继续,又是全面民改的铺开,分三批进行。第一批仍以搬运公司为民主补课先行点。市委抽调170多名干部和200名搬运工人积极分子参加,从1953年6月开始进行。第二批是同年8月铺开,全市集中385名干部,在建筑、卫生、内河民船和6个国营工厂及耀昌火柴厂、小工艺铁厂等一批私营厂,工人数共达7590人的11个行业展开。第三批是同年9月,市调集302名民改干部,在有2656名工人的47家私营工厂进行。与此同时,各行业还根据各单位特点,开展了一些必要的思想清理和组织整顿工作。如市搬运公司进行批判“黄两贵翻身忘本落囊思想”;邮电系统结合做好清理要害部门人员工作;运输公司积极开展整队纯洁组织工作。 在充分准备和民改试点的基础上,经过大张旗鼓宣传,使群众了解民改意义和政策;通过三同(同住、同食、同劳动)和访贫问苦扎根串连,组织起基本队伍;运用诉苦对比教育方法,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在开展查阴谋报上当的活动中,团结了工人,瓦解了敌人;在深挖清算隐藏的反革命和封建把头的民主斗争基础上,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开展整顿队伍;整顿工会组织;发展党团员;组织大生产的民主建设。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历时143天,终于完成汕头市民主改革补课任务。也就是说至1953年11月止,已经在活跃城乡经济具有决定意义的交通运输部门中,在有关国家基本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建筑行业中,在有关国计民生的公、私营主要工厂企业中,解决了一个带有根本性问题,铲除封建残余,革掉封建把持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未完成的任务。① 三、城市民主改革的主要成效 汕头市的民主改革运动是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的,自始至终贯彻了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城市各革命阶层人民的阶级路线,时间虽短,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挖出了一大批隐藏在工矿企业及城市的码头、轮渡、民船、邮电、手工业、商业等系统中的特务、土匪、恶霸、封建把头、黑社会头子及工贼、流氓,扫除了封建残余势力。如汕头市搬运的民主改革,从1951年8月至1952年7月,在全市各区范围内共召开过大小控诉特务恶霸、封建把头、黑社会头子的斗争会29场次,参加的职工人数达43930多人。在这期间,清查出潜伏的把头163人、汉奸12人、恶霸17人、日伪警察12人、封建会门首要2人、包工头爪牙12人,其中,依法判处死刑的5人、扣押36人、管制清算182人、反省劳动改造10人、开除4人。② 二是摧毁了统治和分裂工人的反动组织,取消了封建把头把持的剥削工人的管理制度,确立了工人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如在汕头搬运公司内部,一些封建把头强迫和欺骗工人参加“牛筋党”、“雷公会”等封建帮派组织,强行要工人缴纳各种堂费会费。他们实行包现包货包工,利用包工头把持某个区域的搬运装卸,向客商索取“加班费”、“辛苦钱”,如果客商不给,就不给装卸货物。而这些钱费全部落入了封建把头手中,从事体力装卸劳动的工人不发工资,只给少许生活费。在民主补课阶段,各工作队帮助广大工人群众,彻底摧毁了搬运行业中的“平湖林”、“罗厝股”、“北门李”等封建残余堡垒,以及内河民运中的“韩江三点会”等封建残余派系。从而,达到扫除封建残余势力和废除旧的不合理制度的目的。 三是纯洁了工人队伍,培育锻炼了骨干,建立整顿了工会基层组织。在民主改革运动中,通过举办各种学习班、训练班,对工人群众广泛进行“谁养活谁“的阶级教育、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废除封建把持制度、增强工人内部团结的教育,使广大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大大提高,为整顿工会基层组织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这次民主改革运动中,全市调整改造了一些基层工会组织,有371人新当选为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在国营工厂企业中,还提出以建党为中心来巩固民主补课的胜利成果,先后共发展了党员356人。 汕头市的民主改革为后来城市建设工作打下政治与组织基础,为转向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系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e66a8e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