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作者: 陈宇鹏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5期 TEXT / 陈宇鹏 一、《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特点——“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画中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仕女们闲适的生活,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再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 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服装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飘逸感的同时更增添了华丽之美。女性着装之暴露,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唐代女子对于化妆极其讲究,那时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初唐时期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女人更是把各种花、鸟画在脸上或者画在纸和娟上贴在面部,以示美丽。 二、《簪花仕女图》映像唐代装扮美 1、人物特点与生活背景 为什么唐代人推崇肥胖?主要看法,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一百三十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2、以丰为美,以贵为美 “仕女”一般而言,是“宫女”的代名词,它与“绮罗嫔嫱之间”,意义颇为相近,均指宫廷、贵族妇女的范畴。盛行于中、晚唐时期的作品为纯艺术欣赏的仕女画,其特点是“曲眉丰颊,设色浓艳”,约略形成于张萱而成熟于周昉,他们把唐代人物画从纯粹的礼教伦理和道释人物绘画中解放出来,扩大了以前描写妇女题材多“烈女、孝妇、贤妃、圣后”的伦理范畴,把触角伸及到现实生活中来,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适应当时时代的审美要求,反映了当时“以丰肥为美、以贵为美”的唐代风格。 3、“温柔敦厚”的美感意识 儒家“温柔敦厚”的美感意识,是唐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审美观念。这些表情温和,动态平静、曲线优美的唐代仕女形象也体现了这一点。这些仕女富贵、悠闲、安乐、奢侈,同时还都显示出一种淡泊自然的情态,流露出宁静致远的平和,体现了情感的理智与含蓄。从《簪花仕女图》可见,唐人崇尚华丽与奢靡的审美观。 4、装扮时尚——曼束罗裙半露胸 唐朝的服饰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华丽,重装饰,女子衣装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为之惊叹不已,望尘莫及。周诗:“惯束罗裙半露胸”,近似这种装束的描写,这是中国古代装束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足见唐人思想开放的程度。 5、审美风格形成的因素 唐代是我国封建文化繁荣发达的巅峰,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鼎盛时期,对外来事物能广而包之,择其精华兼收并蓄,所以唐文化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这在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时期,表现特别突出。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1)、李唐皇帝带有鲜卑族的血统,所以他们在处理周边各族的关系上,能够视华、夷为一家,并推行各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 (2)、各少数民族入居内地者增多,而唐代统治者也视夷狄为一家,大量任用胡人或胡人后裔为官甚至担任要职。他们为唐代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胡化倾向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李唐王朝本身就是自魏晋以来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在这种长期以来华夏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一种必然趋势下,唐文化出现胡化倾向,也是势所必然的。 唐文化的胡化倾向虽然相当普遍,但华夏文化不仅没有被“化”掉,而且更加辉煌灿烂。 三、社会背景对美的影响 唐代在隋代统一的基础上,结束了之前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接纳了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取为己用,这一时期的文学与艺术正处在融汇南北的转折点上,审美上也融入了许多异族元素而逐渐开一代新风,昌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又为旖旎浪漫雍容华贵的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与保证,这种光彩夺目,八面来风的泱泱气度成为唐代审美的一大特色。 1、社会状态决定审美情趣 唐代现实生活中脱颖而出的绝代佳人——女皇武则天和贵妃杨玉环,可视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样板。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美貌、智慧和胆识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虽然当时没有照相机和绘画作品记录下她的真切容颜,但从史书中“方额、广颐、凤颈”的描写我们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 显然,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然而,这种“另类”有悖于传统的丰肥之美的魅力,不仅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唐人的“另类”审美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2、审美情趣决定人物审美风格 透过唐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不难看到当时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每件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韩愈有诗道:“书贵瘦硬吾不取”,也体现了唐人价值取向由瘦硬向“肥硕”的转变。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使唐人崇尚并醉心于一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而这种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四、结语 唐代审美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绝不限于儒、释、道三家的作用。为此,我们还要分析“士庶之变”的政治影响、南北文化融合、少数民族风情,以及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因、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外部作用。前者扬弃了秦汉的质朴而增添了外在的润泽,后者扬弃了六朝的雕饰而充实了内在的韵致。正是在这种“否定之否定”的演进之中,唐代的审美文化实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历史性转变。 盛唐时期,在宽松自由的精神氛围和沉雄博大的中原文化气韵中走向发展的顶峰,在艺术中表现的丰腴为美亦正好与之相应,或者说是沉雄博大的中原文化气韵正好以丰腴为美的审美趣味相呼应,展现出这个时期人物审美风格的最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1] 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 [2](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 周积寅编:《中国画论类编》,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 [4] 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笔注》,北京:中华书居,1955年6月版。 [5] 王崇人:《古代长安名画家集作品》,西安:陕西美术出版社 1986年,4月。 【陈宇鹏,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f56479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