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2022-04-02 17:03: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关于词的基本知识;2、提高诗词朗诵能力,掌握正确的鉴赏诗词的方法;3、理解掌握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艺术表现手法;4、分析感悟本词崇高的美学形态及与其他秋词的不同格调。 (二)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受本词辽阔壮美的意境、气宇轩昂的人物形象、自信无畏的革命精神及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品质;结合写作背景与意象分析,展开联想,言描述及绘画再现词中之景;分析讨论本词景与情的关系及与其他秋词格调的不同之处,解崇高美的美学涵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昂扬向上、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与豪情壮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勇担重任、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学重点:1、提高诗词朗诵能力,掌握正确的鉴赏诗词的方法;2、理解掌握本词“寓

情于景、情中显志”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掌握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艺术表现手法;2、分析感悟

本词崇高的美学形态及与其他秋词的不同格调。 四、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青年时代

的生活与革命经历;了解作者其他相关的诗词作品 教师:课件、朗读录音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从这堂课起你们就开始了高中语文的学习生活,也跨入了你们人生中的可以说第一个重要的阶段,那么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精神去迎接去经营这三年不同寻常的青春岁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或许我们能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曾经有人这样形容毛泽东“穿过风雪,就有了风雪的坚韧;走过草地,就有了草地的深邃;翻过大山,就有了大山的抱负;涉过大河,就有了大河的豪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湘江橘子洲头的毛泽东又有怎样的感慨与抱负! 二、创作背景简介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的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三、词的相关知识

1 定义: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又称作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2 类型: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3 派别:婉约派 豪放派

4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或词谱的名称。


四、初读

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2 学生齐读课文,并讨论朗读节奏 3 听录音带朗读 4 小结朗读节奏:

上阕:前三句:语气舒缓平稳;中间七句:语气急促欣喜;后三句:语气沉稳有力 下阙:前七句:语气急促愉悦,充满自豪向往之情;后三句:语气自信坚定 5、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变化 五、品读

1 上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看”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领字”,统领的作用

3 上阕的结构脉络是怎样的? 4 谈谈你对前三句的理解? 不仅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而且为人物活动创设了一个辽远壮阔的背景,并且视域由远及近,由面到点,一开始就开启了本词豪迈大气的基调

5 上阕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意象,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

6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景图,意境如何,请试着散文性的语言进行描绘 7 合作探究:1)这幅湘江秋景图为什么少了以往诗词中秋的格调与意境?

结合创作背景、作者青年时代的经历、意象的特点及语言的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2)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你如何理解本词景物的描写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



“独”——“看”——“问”——“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

六、作业

1 用散文性的语言描绘这幅湘江秋景图

2 擅长绘画的同学画一幅“湘江秋景图”并于课堂上展示。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自古逢秋悲寂寥,而从上阕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天,作者也由观赏景物进入了理性思考,发出浩然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么这壮丽美好的河山,祖国人民的命运到底主宰于谁之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下阙的内容,找寻作者心中的答案 二、品读

1、下阙的主要内容,及脉络结构 叙事抒情,“恰”统领下文,结构和上阕一样,波澜起伏却转折自然、一气呵成、构思独具匠心。

2、合作分享:作者青年时期的革命生活及表现了青年革命者怎样的精神面貌与革命精神? 三、美读

1、为什么整首词读起来会有一种自由奋发、生机勃勃、昂扬向上、豪气凌云之感?(学生再齐声朗读整首词) 1“领字”的运用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1“领字”“看”“恰” 语言:“万”“遍”“漫”“透”“争”“击”“翔”“竞”等词的分析


2)结构的整、一脉相承、一气呵成 3)典雅洒脱的典故运用:“挥斥方遒”中“挥斥”出自“《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 “同学少年”取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及李贺诗《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拿云”

“击水”出自毛泽东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3 从美学角度分析本词所展现出的崇高之美

1)语言之崇高:例“峥嵘”本形容山之巍峨,这里用来形容岁月,化抽象为具体,并化为巍巍之高山,足见岁月的不同寻常与价值意义 1)境界之崇高:意境辽远壮阔

(2)精神之崇高:昂扬向上、激流勇进、改造旧世界、旧秩序的凌云壮志 四、作业 1、朗诵

2、赏析毛泽东其他经典诗词,比如《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并与同学交流心得,并写一篇围绕毛泽东其人其诗写一篇读书笔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3ffac3192e45361066f5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