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作者:何勤 刘玲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7期 摘 要: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医学人文教育为医患关系问题的解决铺垫了基石,但是以上是基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是顺利的。但就目前来说医学人文教育仍然存在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开设的单一性、人文教育轻理论重实践、人文课程单一化等问题,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医生病人乃至社会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变。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学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医学生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医学人文教育这门课程也逐渐被重视了起来,理论上来说它应该在缓解医患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状却是由于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着的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甚微,甚至可以说没有效果。但是人文精神的作用在医疗工作中比治愈疾病的作用更大,可以治愈的疾病很少,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说明人文精神比我们想象的作用更大,如果能解决好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医患关系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 通过文献资料,梳理了2003—2012年恶性伤医事件共计40 起,2012 年11 起,达到顶峰。 目前为止医患矛盾仍然是只增不减,医生病人之间的互不信任,医生尽量少说话,怕说错了一句话就被病人抓住把柄成为呈堂证据,多做检查为自己提供有利的保障。而患者则是认为医生想从治疗中得到更多的提成,多开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据有关部门统计,80%以上的医疗纠纷诱因不是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 如从药品获取回扣以及收红包、医务人员冷淡的态度等。 二、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人文精神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夫,你只是在观察,而我在体验”。医生在治愈病人身体上的疾病,观察各种数据的同时,更要注意关注患者的心理。能及时给与患者更多的心理上的疏导。能够在心理上治愈病人比在疾病上的治疗更有意义,同一个病人患病去不同的医生看病,一个医生先安慰他关心的问他几句比一个医生上来就给他开各种检查,治疗的方案是差不多的,给与人文关怀的医生的治疗效果比起另外一个医生的治疗效果至少高一半。就如裘法祖老先生每次都要用手把听诊器捂热了才去给病人做检查,对他的每一个病人的疾病都完全掌握,总是给与病人关心,他的每一个病人在心理上都是完全信任他的,如果每个医生都有人文关怀,常常以病人的最大利益为出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点,那么医患矛盾或许将不再出现,医生与病人也能重新建立他们之间的信任,这就需要人文教育能够起着它应该有的启迪的思想。 2. 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没有人文的医学不能称之为医学,真的医学应该被倾入人文关怀。要使自身能够得到发展需要人文的医学,不用担心来自患者的报复,用与患者的真心交流来代替少语或者冷漠的机器检查,社会将和谐美好,患者才真正放心就医。 三、医学人文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1.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开设的单一性 事实上,只有医学伦理学这一门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医学人文学科课程,而诸如医学史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大多被作为选修,同时大多课程的开设是由学校或教师的兴趣所决定的,占的比重偏少。对该学科整体的规划也不具体,课程很随意、单一,甚至说不是为了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教育而开课,而只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开课。在这种环境下,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师资力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2.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 医学人文的课程课时少且没有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一般开设得晚结束得早,与基础医学类课程课时的比重形成鲜明对比。 3.医学人文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医学人文教育的老师授课方式一般都是理论知识的教导,传授的知识也是书本上那些枯燥乏味的内容,缺乏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现实生活中那些例子不够重视,对典型的案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没有深刻的探讨,也没能正确地认识到学生能从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中学到更多。或者是只给一个起点,究竟如何去做没有做到真正的引导作用。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介绍,这样是达不到任何达到教学效果的。知识的传授,并不等于就是人文精神的传授。 4.医学生缺乏对医学人文精神重要性认识 在如此教学模式的培养下以及复杂的医疗环境下,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就更加不足了。再加上还未进入社会,就先被医患矛盾的社会舆论所影响,他们先学会的就是保护自己,哪里还对人文有所关注,只是一味的掌握专业技术而忽略了人文关怀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四、解决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多开设人文精神类的课程 医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紧密联系,有一定的交叉性。应该大量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与文学等学科课程,不能孤立地讲授这些课程而应该是相互交融,它们之间存在共通点,且密切结合医学,这也是改善医学人文教育缺陷的一种选择。 2.强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 整个大学期间均应开设医学人文课程。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关于这门课的教育模式,如日本的医学院用最初的两年用于重点学习基础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用医学概论来涵盖医学人文,使之充分了解医疗与法律、伦理、社会经济的关系,还有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开设了四个学年医患课程教育。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才算是掌握了,通过实践理解了书面知识才算学会了。天津医科大学在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很好,设立了包括朱宪彝教授在内的遗体捐献展览的教学基地,学习医学伦理学时组织学生参观,并且组织学生与捐献遗体的家属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为了增加学生的人文意识,将这门课延伸到课堂之外,这样让医学伦理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的教学,更加能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情感。 4.提高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识 教育模式的转换,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重视人文精神。社会媒体也应该多传播正面能量,学生也应该主动去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深刻的体会人文情感。如去贫困山区义诊,使用简陋的医疗器械治疗病人、服务病人,在与人们的交流中体会快乐,从而意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俊,戴冰,邱高会,等.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64-65. [2]殷小平,苏博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25-26. [3]顾民,王启辉.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29(4):301-3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71e6e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