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常见文言词语、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了解作者观点及对人生的启示。 △诵读全文,给加点字注音。 第一课时 请其矢( ) 盛( )以锦囊 方其系( )燕父子以组 乱者四应( ) 伶( )官 泣下沾襟( ) 盛( )衰之理 誓天断发( ) 及仇雠( )已灭 △补写名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 使动 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2、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顺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 而其归书也必速 还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祈使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反诘语气,同“岂”)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 第二课时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本探究 一、文章一共四节,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本文结构特征是什么? 见同步学案 本文结构特征:总分总 二、开篇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论点?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 事例论据 过渡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三、用第三节中的语句概括庄宗成败的情景,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可谓壮哉/何其衰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四、作者从庄宗失天下的原因中,进一步作出怎样的推论?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1、小事不小。 2、玩物丧志。3、事在人为。4、以古为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6f831d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