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时间:2022-03-21 00:58: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伶官传序》教案

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和值观:

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2 知识和技能:

1)在学习中掌握和巩固常用文言词语知识;

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 3、过程、方法和能力: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感调节: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之亡我”,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的是天亡他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新课学习: 1、相关知识介绍:

五代 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 、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2、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 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3、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契丹 qì 盛以锦囊 chéng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xì 誓天断发 fà yú 2)自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读懂、读通文章。 齐读第一段 4、思考: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来说)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请同学翻译此句。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 ——明确: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 3)追问: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




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4)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例证法和对比论证 朗读第二、三段,

5)思考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由时间理出过程,概括出和庄宗有关的时间点和相关事件。

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在庄宗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41岁),身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再追问:从这四个时间节点上的四件大事来看,庄宗的人生其实就是两个过程 ——明确: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 再追问: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6)庄宗的“忧劳”体现在哪些方面?

——“忧”:→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尔其无忘乃父

之志!(内忧外患) ——“劳”:→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身先士卒)

追问: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更好地突出“忧劳兴国”,突出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7)写庄宗由极盛到极衰,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论证的? ——引导:先找出对比的句子来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

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对比,突出盛衰在于“人事” 8)面对唐庄宗由极盛到极衰,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通过庄宗的事例我们看到的还是成功与失败都是由于“人事” (回应论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四段,总结全文

1、学生齐读第四段,思考:既然已经强调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为什么在第四段中还要加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这一结尾?

——明确: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2、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3、课文小结:

文章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告诫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三、课堂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四、拓展练习(见多媒体)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57170fbb68a98271fefa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