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2022-08-10 23:04: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猴子下山》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4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本单元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情节充满童趣,语言明白易懂,文中丰富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是在延续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找出文中的信息”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小猴子下山》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整合信息,对“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断。

本单元教学时,可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梳理、读懂课文,再引导徐盛体验角色,读懂长课文。

二、本课教材解读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而且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所以,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心、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做出简单的推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799fdd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