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文章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明享誉世界。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深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优美的传说。即将来临的端午节,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由衷的敬意。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在江南地区过得比较隆重,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春节,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要回到母亲的身旁,过端阳节。而在我生活的北方,特别是在农村,过端午节的不是很多。由于端午时节正赶上北方的麦收,麦收是北方农村最为忙碌的季节,人们要趁着响晴响晴的天儿,用最快的速度把麦子从田地里运送到场院里,然后压场,扬场,装到自家的粮囤里,才算是小麦大丰收,农人们的心才算落地,一年的生活才算是有了着落。所以,忙忙碌碌中就把屈原老先生忘到了九霄云外,毕竟逝者已逝,生者仍要前行!我想屈老夫子如果在天有灵,也不会怪罪这些后人吧。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端午节,没有文化的母亲也许并不知道所谓的“端午节,端阳节、重午”之类的名字,总说是五月大五到了,当时的我也不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只晓得五月大五也像中秋节一样,一个需要好好过的日子,然而这个日子里并没有粽子吃,有的只是母亲给我们做的北方典型食品——饺子,与其说以此来纪念这位伟人,倒不如说母亲借这个机会满足一下我们这些小馋猫们的嘴巴。同时我觉得母亲肯定也在心里暗暗祈祷,祈祷汨罗江中的鱼儿不光吃糯米,饺子也是很有滋味的食品,用饺子把鱼儿们喂饱,它们就不会再去吞噬屈老夫子的遗体了。 直到工作以后,看到商场里各种风格的粽子,嗅到空气里弥漫的粽子香,听到隔壁大妈买艾叶包粽子的呼喊声,才意识到端午又至,我该买粽子了!粽子首先应该呈给我的父母,虽然小时候父母并没有给我们包过粽子,但是现在我应该给父母把粽子准备好,让他们好好过一个端午节!其次应该送给先生,由于先生为南方人,在家乡这个节日是必过的,所以每次端午节也必有电话过来祝贺,先生也每每打电话给家乡的亲人,向他们祝福!另外,把粽子送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屈原其人,增强孩子的爱国情感!还有,把粽子送给我的朋友们,一起纪念伟人,共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共同祝福我的祖国。 端午节临近,我们在节日里再一次重温诗人的情怀,再一次吸取历史的教训。淡淡的粽子香从江南飘到了塞北,浓郁厚重的雄黄酒从普通人家的餐桌撒到了汨罗江畔,龙舟竞赛的呼喊声从鱼米之乡传到雪域高原。屈原的精神再次昭示着世人,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母亲有难,儿女何安? 隔壁的大妈又在蒸粽子了,空气里弥漫的粽子香味儿越来越浓了…… 文章 好久没有吃到家乡的粽子了,心里总有股说不出的想念。其实论名气,老家的粽子永远没有广东、江浙、四川的粽子名声大,内容也没有他们的丰富,可我还是觉得老家的粽子好吃。 我老家在洞庭湖畔,岳阳楼下,这里不但有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更有发达的沟渠水系,其中有条汩罗江就是举世闻名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国投江尽忠的地方。据说中国的端午节就是专门为了纪念屈原而确立的,划龙船为了寻找屈原大夫的遗体,丢粽子则是为了防止鱼虾损坏诗人的遗体。 老家的粽子虽然没有广东这儿的粽子那么丰富多彩,但古朴、实在、坚挺、耐吃,另有一番风味。 老家的粽子个头不大,一、二两米一个,用料均为雪白、晶莹、饱满的上等洞庭糯米,不包夹其它任何配料。粽叶产自洞庭湖中的优质苇叶,金黄、清香,经水一泡,柔软而坚挺,是包粽子的上好材料。捆粽子的带子更是讲究,不象广东这边随便找根稻草就完事了,我们那里必须用一种叫“胡子草”的野草,这种草又牢又香,只是不易寻找,一般长在水塘边人抓不着的地方,这个任务一般由我们这些男孩来完成。 粽子的包扎也是一件十分讲究的活计,不但要灵巧,还必须有手劲,没有手劲是包不好我们老家的粽子的。我虽然没有包过粽子,但小时候经常看到妈妈、姐姐她们包粽子。先是拿一片粽叶作底,旋转540度,使之成为一个圆锥形,然后将水泡好的糯米倒进去,用筷子层层捣实,再用半片粽叶作盖压紧,折成四方形,用粽绳捆紧,粽子就成了。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上百来分钟,粽香就会飘满整个院子。 吃粽子也有些讲究,一般要用剪刀剪开粽绳,将封盖的半片粽叶取下,再用筷子从这里插进去,然后慢慢将整片粽叶退下,一个白里带黄、宛如裸女一般的粽子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时你的口水一定流得老长了! 文章阅 端午这天,我的家乡也有吃粽子的习俗,不同的是,我们的粽子不是用苇叶儿包着吃,而是用油饼子卷着吃,这种吃法是从老辈那儿传下来的。 油饼卷粽子制作工序并不复杂,油饼儿要炸的稣软适度才好,太稣了包不住粽子,太硬了又不好吃。由于各家烫面用水的温度和量不同,炸出的油饼儿也不一样。至于做粽子,就是将大米放上红枣,像做米饭一样煮熟就好了。吃的时候,浇上红糖水拌匀,用油饼儿卷起,那清油的香味儿、粽子的甜味儿夹在一起,香甜爽口,小孩子更是吃的满嘴流油。 我小时候不知道粽子用苇叶儿包着吃,后来知道一点儿,可没有机会品尝,直到外面上学时才吃过棕叶儿包的粽子,但总找不到油饼卷粽子的味儿,后来也就很少再吃。 旧时农民的生活得不到温饱,油饼卷粽子是很稀罕、很高档的食品,如果来了远方的客人,能设法让他吃上一顿油饼卷粽子是最高招待。如果老人病了行将入土,儿女们能让老人吃上一顿油饼卷粽子就是尽了很大的孝道。 大集体时,生产队里一年分两次清油,端午前是必分的一次,就是为了让各户在端午节吃上一顿油饼卷粽子,如果那个生产队在端午节前不分油,社长、社员见都会觉得没面子。那时,每当节日临近,孩子们一想到端午要吃油饼卷粽子,那高兴劲儿和过年并无两样。正因如此,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吃上一顿油饼卷粽子,更是最大的满足。所以无论如何,这一餐油饼卷粽子还是设法要吃的,买不上大米、糯米的人家就用黄米、青稞糁子做,连这些也没有的借米也要做,为的是给全家造个应时的欢乐,讨个甜美和吉祥。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刚开始的那几年,手头有几个余钱的农民进城要设法买的吃个油饼卷粽子。每当他从城里回到村里,就有人问:“今天进城吃了油饼卷粽子没有”?吃了的就略带自豪地说:“吃了”,没吃的就有点儿不自在。有人好面子,就是没吃也说吃,以此装装自己的脸面,些许得到点别人的羡慕。如果哪天吃了,没有人问起,还会找个茬儿炫耀说:“城里自由市场上某某人的油饼卷粽子不错”,他这么一说,嘴馋一点的人听了就香得直流口水,同时也宣传了他进城吃油饼卷粽子的事儿。 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市场上各种食品琳琅满目,油饼卷粽子早已不是稀罕物儿,在市场上也不见踪影,不过每逢端午节,各家各户的油饼卷粽子是照样要吃的,而且现在吃的档次也高了,用上等的白米加上糯米,做出的粽子糍而不腻。好多人家,还要放些葡萄干、枸杞子、花生仁、核桃仁什么的,不过红枣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但吃起来香甜,还代表红红火火、甜甜美美的日子,虽然吃法没有什么不同,味道却大不一样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356ece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