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丝说与白板论 1. 人性论,历来被先贤视为社会学说的理论基石。《墨子* 所染》指出:人性如丝,必择所染。 在《墨子》一书中,所染篇第一次有“子墨子”“言”“说”的字样。从可信度来说,远超《亲士第一》《脩身第二》。 如果说《亲士第一》《脩身第二》可能是后来儒生中的近墨者所伪托,那么《所染第三 》至少是墨家后学所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染第三 》可以视为《墨子》一书真正的开篇之作。 原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尤为珍贵,据治墨大家吴毓江先生所考,下面一句话是墨子本人之言: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2. 推崇墨家信仰的网友bw2007在凯迪网络之文化散论质疑南方观点:“《所染》的观点有点像洛克的白板论,在现代心理学界基本上被否定了。” 洛克提出的“白板论”的确遭遇了一些挑战。就如樵夫在他的西方哲学随笔散文《铆着大地的石碑 》里说的那样:“洛克与笛卡尔一样蔑视了神灵,他无法逃避腐朽宗教的围剿。许多人把他看成是笛卡尔的对手。”而龚文婧在他的《自然权利的平等——洛克的平等观 》中则指出:洛克的“白板论”“由于没有任何观念,所以心灵没有任何特征”,由此,他不同于能力差异说,而认为人们在认识上的潜力相等,否认了人类智力与能力的差异与等级。 不过南方在野认为,与洛克不同的是,墨子一方面有“人性如丝”的命题,一方面又崇尚天志,以天之志为法仪。在墨子那里,“人性如丝”的确是推演出人人平等观念之逻辑起点。而非常令人惊叹的是,墨子非但从人性的弱点(难以抵制诱惑)出发,得出必择所染的的结论;而且,他在《法仪》篇中一再指出一个世俗现象,“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墨子虽然认为人性如丝,但墨子似乎对人性难以抵制诱惑的弱点有非常明确的认识。 基于人性难以抵制诱惑的弱点,又基于权力本身的诱惑,“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如何来解决其中的困境? ——墨子于是认识到人应该有一种谦卑,他在《墨子·法仪》中说:“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墨子提出“莫若法天”的主张。“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墨子在《法仪》篇中充分地论述了人在天志面前普遍的卑微,也指出了人类唯一的自我救恕之道:就是以天志(兼爱)为立法的根本原则,建设一个平等、博爱的法制社会。 可以说,墨子对人的认识是这样的入木三分,墨子的人性论是这样的拥有强烈的扩张力。 从这里,我们试分析墨子人性论与传统儒家人性论、传统法家人性论所不同的地方,也观察一下墨子人性论与西方许多传教士人性论所不同的地方: (1).墨家:人之初,性如丝,先天无善恶之分,都是待染的白丝,上天兼爱百姓。 人性有弱点,难以抵制诱惑,多所染不当,有权力者多不仁。 ——主张人人有尊严地平等,以天为法,人人平等,以法制行义政 (2).儒家:人之初,性本善,内圣可外王,圣人可治国。 对国君人性的弱点缺乏充分的认识,以国君治法 。 ——导致等级分野,专制,人治,伪善 (3).法家:人之初,性本恶,必须实行严刑苛法,残酷专制。 对国民人性的弱点做苛刻的认识 , 以国君治法 ——导致等级专制,集权与人治,暴政 (4).旧传教士:人之初,性本恶,在上帝面前有原罪,生来就是罪恶的, 上帝爱有偏差,上帝有律法,授教会以权柄,君权神授。 ——导致中世纪人人无尊严,封建等级,但建立了律法的传统。 (5).新传教士:人性本恶,但上帝爱世人,要拯救世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改造传统律法传统,导致平等,博爱,法制 3. 有意思的是,从西方世界的《圣经》来看,我认为《圣经》里的人性论与墨子人性如丝的观点有某种相通之处。 看过《圣经》的人都知道:上帝造亚当与夏娃之初,亚当与夏娃无善恶之分。她们在伊甸园里多么快乐与无邪。伊甸园里有禁树,上面结了禁果(又名善恶果,人吃了之后就懂得善恶),是不可以吃的。上帝说,伊甸园里的果实,你们都可以吃,惟独这禁果,你们不可吃。夏娃在撒坦的引诱下,偷吃了禁果,感觉味道很好,介绍给亚当,亚当也吃了禁果。于是犯了罪。 这不是"人之初,性如丝"吗?人性先天无善恶之分,都是待染的白丝。这不是说明:人性的弱点,难以抵制诱惑,容易接受周边环境的浸染? 由此看来,那些将西方法制社会的建立的原因归结于“人性本恶”。的确是荒唐的错误了。 法制源于什么? 源于对人性弱点的考察, 源于对权利诱惑的认识, 源于上天对人类的兼爱(平等、博爱) 难怪基督徒在他们的主祷文里说:请不要叫我遇到试探。 4. 但bw2007先生觉得《所染》篇不是墨子的思想,“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所染却有龙养龙、凤养凤的意。bw2007继而提出了一连串有意思的问题:如果说人和谁在一起就被谁染,那墨子是被谁染的呢?第一个善人是怎样产生的?第一个恶人又是怎样产生的?所染的观念与存在决定意识相似,是不是忽视了人类灵魂中的自由意志?《圣经》中撒但堕落的原因来自何处?亚当、夏娃的恶怎么会遗传?如果恶的遗传不可避免,那他们的后人的恶是不是也不可避免了? 人性如丝,是否说明“龙养龙、凤养凤”?我看正好相反,人性如丝给我们的启示,是龙不生龙、凤不生凤,贵不生贵,贱不生贱,人生来是平等的,都是待染的白丝。人性如丝说明人的可塑性,这正是非命的。 人性如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还强调了人对环境选择的主观能动性,它重视存在对意识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存在决定意识,必择所染,这个“择”,就是人类灵魂中的自由意志。 人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自由,人们的命运来自自己的选择,人们可以改造自己的灵魂。 “第一个善人是怎样产生的?第一个恶人又是怎样产生的?”——可谓千古一问。我们可以认为,人也何其复杂,既没有绝对的善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如不加强修身,不注重所染,人人可恶;若加强修身,注重所染,则人人可善。此时善者,彼时可能恶;此时恶者,彼时可能善。——一切都在“择”字。 我认为,《所染》篇不是环境决定论。人的人格=择+染 所以说,请不要剥夺人们选择的权利。 但愿我们得到上苍的眷顾与启示,让我们的灵魂在“择”与“染”之中得到升华。 所谓“恶的遗传”一说,是墨子所不主张的。 强盗的儿子不一定是强盗。 亚当、夏娃的恶怎么会遗传呢? 《圣经》里说,亚当、夏娃的恶遗传给了世人,于是世人都有原罪。 根据“所染”,墨子肯定是不同意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墨学比《圣经》更高深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4fa47f5acfa1c7aa00cc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