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18)

时间:2023-01-29 03:2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亦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一个国家或地区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是按人口年龄构成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指标之一。计算时必须确定少年儿童的年龄界限,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尽一致。国际上通常指14岁及以下各年龄组人口为少年儿童人口。以此为标准时,计算结果大于40%为年轻型人口,处于30%40%为壮年型人口,小于30%为老年型人口。在少年儿童的年龄别死亡率基本不变时,出生率水平较高,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就高,反之则低。

老年人口系数:亦称老年人口比重。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按人口年龄构成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之一。计算时必须确定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但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尽一致。一般以60周岁或65周岁起算老年。老年人口系数常被用作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标准。按上述计算公式,老年人口系数小于5%为年轻型人口;处于5%10%壮年型人口;大于10%为老年型人口。

抚养系数:亦称“负担系数”“赡养比"。以百分数表示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或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其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为少年儿童抚养系数;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为老年抚养系数。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亦称“PQLI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由识字率、婴儿死亡率、1岁时平均预期寿命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而成。计算公式为: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1平均预期寿命指数)÷31975年,美国莫里斯(M.D.Morris)在《莫里斯全球生活估价模式》中,将生活质量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指数名称,仅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个指标进行生活质量评价。1975年美国海外开发委员会提出“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20世纪70年代以来,反映社会提供国民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国民对于自身所处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评价和满意程度的生活质量指数,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它涵盖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生活环境、生活满意度等多项内容,如每周劳动时间、失业率、最低月工资、人均GNI (PPP)国际贫困率、基尼系数等经济生活指标;城市化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公共卫生费用/ GDP、恩格尔系数、人均能源消费等社会生活指标;成人文盲率、大学入学率、预期受教育年数、公共教育费用/GDP、电视普及率、出国旅游率等文化生活指标;汽车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社会保障费用/GDP、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犯罪率、环境质量等生活环境指标;经济生活满意度、社会生活满意度、文化生活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公共管理满意度、社会公平满意度等生活满意度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所包含的内容在不断扩展。

社会指标:反映社会现象数量化特征的指标。内容包括社会条件、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等各个方面。可用以衡量社会进步和成员全面发展以及各项政策的社会效果。它以综合、精确地描述社会时序变化为目标。有广狭二义。广义指社会宏观领域的经济指标、政治指标、文化指标、人口指标、生活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狭义指除经济指标以外的其他社会指标。根据测量内容的不同,有关社会指标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社会指标,主要根据一些社会及其环境的客观条件指标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如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收入与消费水平、受教育程度、就业率、卫生设施和应用程度等;另一类是主观生活质量指标,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对社会及其环境的主观感受,比如对生活各个方面(家庭、工作、闲暇等)的感受。国外运用较普遍的社会指标类型包括:社会福利指标、社会变迁指标、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生活质量指标、社会生态学指标、人口指标,以及劳动力与就业、科学与技术、家庭与婚姻、公共安全与法律审判、闲暇时间与时间利用、教育卫生、体育、宗教、道德、异化、消费行为、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综合反映一国或地区生产水平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可从三方面测算:(1)按生产法,它等于物质部门及非物质部门增加值之和;(2)按收入法,它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3)按支出法,它等于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三种测算方法理论上是一致的,而实际上有一定误差。

经济增长率反映和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即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CDP)相对于基期国内生产总值所增加的百分率。分名义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前者以现行价格计算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后者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以说明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状况。

自然增长率:一国达到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可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是一国经济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允许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最早见于哈罗德模型。由于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总是逐年增长的,因而自然增长率等于劳动力增长率加上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简称生产率,即劳动的生产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成正比,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越多,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越少,则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资料的规模(如高炉容积的大小)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劳动者劳动的熟练程度、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等。其中科学技术最为重要。

就业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或地区)的就业人数在可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率。失业率失业人数与全部劳动力的比率。如美国198212月全部劳动力为11008万人,公布的失业人数为1067.8万人,失业率即为9.7%

登记失业率:指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对失业人员登记统计汇总的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我国政府目前制定就业政策的主要参考依据。登记失业率统计的是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失业保险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享受相应失业保险待遇并求职的失业人员数量。由于各国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发展水平不一,登记失业率在国与国之间难以比较。

城镇登记失业率:中国特有的失业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c0278e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