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披塘小学xx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以及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磨课的过程是辛苦而又幸福的,两次执教,感受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了进步与成长。第一次是在蓝天小学执教,结合老师们的评课,我作了以下思考: 课堂设计的成功之处: 1、配乐读诗,入情入境。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是刘倩倩小朋友读完这个故事后写下的一首诗,悲伤的音乐、动情的朗读,认真的师生合作,这样一个情境的导入和融合将第一次合作的我和学生的心紧紧拉到了一起。一个同龄孩子的解读与表达,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的,他们不问为什么,只是跟着老师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 2、自读感悟,方法指导。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没有对这部分的指导均衡用力,而是以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火炉为例指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第二、三次擦燃火柴部分,再重点和学生共同探讨第四、五次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的部分。详略得当,节奏起伏,课堂上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注 1 / 3 重对课文中虚实结合、对比描写等写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还强调批注等好的读书方式,促进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朗读指导,融合共进。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课堂上我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选择相应的朗读方式。如在朗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为了突出小女孩看到幻景的幸福、激动和幻景消失后只看到火柴梗的痛苦、失望进行对比,我选择男女对读的形式,男生较为低沉的声音更能表现回归现实的失落,和前面女生高昂的朗读形成巨大的反差。当读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自己和奶奶一起飞到幸福的天堂去的时候,我让全班深情齐读,这更能表达我们所有人对小女孩最深最真的祝福。 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我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学生在当堂的朗读水平就要留下提高的痕迹,有一个进步的梯度。课堂上我能给予学生及时、恰当而又有实在内容的鼓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的上课热情,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回答,学生可以参与评价,尊重他们的看法,激活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个性解读的精神,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4、结合现实,拓展延伸。 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年代距离我们现在太远了,但是和她有着相似遭遇的孩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真实存在,为了加强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搜集了很多生活悲惨的小孩子的图片,有街头乞讨、卖艺、卖报、擦皮鞋的,有冰天雪地上山砍柴的,有在垃圾堆里捡起一本破烂的书来看的,有自己才十几岁就要照顾三四个弟弟妹妹的,我利用课件中图片的展示,配合音乐的渲染和语言动情的解说,将学生再次带入悲伤的情境中,唤起了他们的同情心,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当然,这堂课由于自己研读文本过于粗糙浅薄,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等,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了很多的问题: 2 / 3 1、导入部分的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如果放到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去朗读可能让学生的感悟更深,理解更透彻。如何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呈现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将深入思考。 2、导入之后直接让学生默读课文写小女孩擦火柴的部分并思考问题,这样的切入方式有点机械,应注重文本的整体性和衔接的自然性。 3、五次擦然火柴部分的教学中,略处理的第二、三次让学生自主交流,但没有汇报展示,匆匆而过,太过淡化。 4、课堂的情感味还不够浓,要把这篇文章感人的力量透过文字,深深植入师生的心中,达到更强烈的共鸣。 5、在课堂的最后,我引用安徒生曾批注的关于幸福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幸福”的含义——只要你拥有一颗隐忍之心,并不放弃对梦想的渴望,你就能获得幸福!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不幸的,可怜的,但是她从没停止过追求幸福的脚步,其实她又是幸福的。这样的高度去理解“幸福”的含义,可能孩子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我不能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还是要在尊重文本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深入钻研文本,细读文本,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让学生有回读文本的环节,让学生到文本中去感受情感。 3、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畅,注重细节。 4、多媒体是辅助手段,不能依赖,要有选择地使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与文本对话,近距离接触,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挖掘背后的深意。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14d0da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