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作者:郭环 李秀湾 来源:《楚商》2016年第04期 摘要:当前,环境问题正在成为阻碍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如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全国几个重要省市环境要素生产率作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环境 生产效率 生产率 一、中国环境问题与生产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中国 GDP在2014年超过64万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第二季度超过了英法德总和。但同时中国也为此付出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许多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开始集中出现。政府意识到,如果任凭环境污染的继续积累,总有一天环境承载能力会被超过,到那时不仅使经济发展受阻,也使环境治理起来更加困难。因此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各种场合积极呼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出要尽快实现经济增长与废气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脱钩。不过,中国正在经历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很可能继续呈现密集增长的态势。所以,尽管中国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业已存在并可能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仍然有继续恶化的可能,在一些地方很可能出现不断加速的趋势。有的研究者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会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会延续工业重化的趋势,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林伯强和蒋竺均,2009)。如果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将严重威胁到国家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必然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认定的二氧化碳的第一排放国,中国也将继续面临呼声越来越高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压力。然而,在可以预测的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是不是一定会经历环境问题的刚性增加?是不是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就不可避免?是不是如果中国强制地把碳强度下降,就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 也有研究者指出,政府通过政策推动的减排行为在执行初期会造成较大的潜在生产损失,不过最终会低于潜在产出增长,达到波特假说所描述的双赢发展前景(陈诗一,2010)。与之相似的意见认为,环境管制相较于不环境管制,由于前者促进了技术进步,因而能够有效地把年均生产率的增长从 0.44%至少提高到 0.55%,并且这一结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 APEC17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适用的。可是,尽管在改革开放的前期中国的环境政策相对较成功地控制了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张晓,1999),但是有研究者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目前的财政税收体制,许多时候在实践上共同造成了环保实践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冲突与扭曲(荀丽丽和包智明,2015)。也有人转而关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的中国“拐点”,希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将有可能自动出现环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境转好的现象,至少是在西部以外地区,会出现倒“U”型曲线的“拐点”(Grossman and Krueger,1991;许广月和宋德勇,2010)。但是,起码是迄今还不能断定企业能够自动地在注重发展自身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注重环境的保护,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转型期的中国必须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继续推进工业化(宋马林等,2010),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只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国的 GDP 碳排放强度才能显著下降(张友国,2014)。当低层次的发展模式明显改变了,就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进步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朝着清洁生产的方向发展,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从而提升中国的环境效率。不过,这一复杂过程的加速和最终实现,可能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作用,甚至在有些时候,市场所起的可能是反作用。这时候,政府的作用就不可或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其环境问题面对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有必要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量化包括政府规制、技术进步等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针对包括外商直接投资等不同投资主体分类、分区域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Svendsen,2001),然后依据分析结果,改进和完善环境政策体系,以更有效地促进中国转型期环境效率的提高。 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根据我们收集整理的中国多个省份2001-2015年数据,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省份这些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上升趋势的,特别是广东、黑龙江、河南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但是我们也发现部分省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的趋势,例如上海和青海,但占总省份的数目不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阶段,也是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阶段,这个时期我国多数省份也都经历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虽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虽然是上升的,但是波动还是比较剧烈的,从最高的1.852,到最低的0.652。从表1中各个省份的2001-2015年的平均值情况来看其波动的特征也比较明显。9个省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CPI)在2001-2015年年均增长为3.56%,北京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这几个省是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3.65%,其次是上海市年均增长20.52%,和排名第一的北京相差3.06个百分点。广东、内蒙古等八个省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也是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部分省份也出现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但从总的趋势看,这些省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还是上升趋势的。随着发达地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和处罚力度的加大,省份间产业发生转移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能源消耗多、污染排放大、低效率行业逐渐被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导致中国总的环境污染排放并没有下降的趋势。从表1我们还得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提高,技术效率的贡献几乎没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表明各地区提高技术进步的同时应该在效率方面下功夫,只有效率提高了才是一种内涵式的发展方式。 为了了解各省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原因,我们从时间维度来理解波动的原因。随着这些年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中国加入一些国际性的环境保护协定的要求,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各省份的波动比较大,但是逐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总体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也是上升趋势的。表2显示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从2001年的0.868 8上升到2015年的1.132。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这15年只有2001和2015年发生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其余年份,年均的增长速度都在6%以上。从时间维度来看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整体上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性越来越好。 结 论 以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表示的经济结构指标,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作用为负,工业化降低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上升。对外开放水平高并没有导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反而起到了消极的作用。所以只有合理的经济结构才能真正的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效率,走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殷浩钊.中国农村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08):88-89. [2]任艳芹.关于中国工业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3]刘一苹.关于我省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5.(12).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a803c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