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古诗词阅读理解

时间:2023-03-06 15:05: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通过酌酒”“”“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2.诗歌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C

2.运用了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

3.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错误。诗中表达的是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入手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诗人由此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恰好比喻了社会


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这是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

3.本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作者以喻人,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由此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此刻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成最大密度,似乎达到了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程度。不尽情渲泻,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不难想见,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敢怒而不敢言,令人道路以目的地步!人们要呼不能呼,要喊不得喊,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f4705f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