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词二首登黄鹤楼》教案_1

时间:2023-10-06 16:44: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册语文17课《登鹳雀楼》

教课目的:

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3、初步领会诗的境界及包含的真理。 教课要点:

识字写字,朗诵背诵古诗。 教课难点:

联合插图理解诗的粗心,领会诗所包含的真理。 教课准备: PPT

教课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露课题

1、今日我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画,和小朋友们一同分享。(课件展现鹳雀楼美景图)

2、这座楼美吗?它呀,叫鹳雀楼。(板书:鹳雀楼)齐读鹳雀楼。(观看鹳雀楼图片。简介: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后被黄河水吞没。)你们知道为何这座楼叫鹳雀楼吗?(课件示“鹳雀”图,说名字来历:因这座楼上常有这类叫

“鹳雀”的鸟飞来栖息,因此被人们取名为“鹳雀楼”)学习“雀”:上下构造,上边是小,又差别于小,下边是隹,小小的短尾巴的鸟,就是雀。书空笔顺,注意中间一撇长。自主识记“楼”。

3、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出名气的。唐朝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时,作了一首诗,此后此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这首诗的名字就叫《登鹳雀楼》(板书:登)齐读课题,注意停留:登/鹳雀楼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过渡:这是一首如何的诗呢?

1、(出示《登鹳雀楼》一诗,生字仅出示拼音)师配上古筝乐吟诵。 2、师述:小朋友喜爱这首诗吗?(喜爱)想不想也来读一读?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这首诗,先理解诗里的这几个生字。读准他们,再把诗句读准读娴熟。

3、出示全部的生字,一同读一读。

5、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诗句就不可问题了,谁来读?

开小火车读每句诗,告诉学生:读古诗不只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出古诗的神韵,要有诗的节奏感(在板书中画停留线)教师范读,再指名读,齐读。三、指导方法,感悟诗句

小朋友们,方才大家把诗读通读好了,真了不起呀!可是光会读了还不够,学诗还要能理解诗的意思。古诗跟我们平时的课文比起来,理解上是有必定的难度的。但小朋友别焦急,我们仍是有解决的方法的。今日老师就来和大家一同边读诗边看图,诗句和图画互相联系来理解这首诗。 四、细读品尝,感悟理解 (一)学习前两行诗。

1、请大家看大屏幕(指图问)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的高处,他看到了什么?请 小朋友们认真看图再回答。(学生回答的时候可能很琐碎,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




















答指引出前两句诗的意思:夜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的落下,黄河的水滔滔地流入海洋。)

【①师用手指图:这太阳离山怎么样呀?(和山挨得很近,好象都要遇到一同了。)诗中哪个字就说了这个意思?(是“依”字。)②太阳紧靠着山慢慢落下,最后——(生接答:“看不见了”)。那么诗中哪个词又说了这个意思?(尽。)③“依山而尽”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白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夜晚的太阳。)④此刻谁会用自己的话谈谈这行诗的意思?(这行诗是说太阳挨着山慢慢地往着落,最后都看不见了。)

2 理解了诗的意思,大家会把诗读得比从前更好。谁来试一试?(指名读,教师评论:速度要慢。---孩子们,太阳落山是这样慢慢的,仍是这样快快的?)齐读第一行诗。

3 王之涣举目眺望,看到了斜阳西下的情形,那么他把视野往下移,又看到了什 么?---(黄河)黄河的水比起我们这里的河水有什么不一样?(看视频感觉)(说 话练习:的黄河水)黄河这样波浪汹涌地到哪里去呀?(到海洋里去。)对了,这句诗就说的这个意思,谁能读出黄河水波浪汹涌的样子?(师生采纳多种形式吟诵词句。)]

3、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眺望,看见——(带着学生看图一同说一说)太阳正挨 着绵延不绝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滔滔流入海洋。这两行诗诗人写出了自己所看到的这类壮丽的景观。(板书:看)这气象是多么雄浑啊!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好好的读读,也来美美地赏识美景吧。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过渡:真有气势呀!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着这样壮观的情形,诗人不由思 潮起伏,他会想些什么呢?(风景可真美啊!我真想看到山那处更远处的美景啊!)2、小朋友们帮他想一想方法吧,有什么好方法能辅助王之涣实现他的梦想呢?(用望远镜—指明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望远镜呢)

(登高看----这个方法可以用吧?)你从前登过多高的高楼呢?在那样高的楼上, 和我们在一层二层所看到的情形同样吗?(当我们站在不一样高度看远处的时候,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越多。)

3、其实呢王之涣也有这样的感觉,因此他用两句诗写出了这样的想法。同学们,是哪两句诗呢?(指名读,齐读。)(板书:想)

4、在这两行诗中,什么词来是写王之涣看得很远很远呢?(侧重号:千里)

我们此刻理解了,王之涣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光景,就一定怎么办呢?(再登高) 对啊,这就是“更上一层楼”(侧重号:更)

教师解说:是啊,诗人王之涣想看到更远更多的光景,就对自己说,我应当再上一层楼。这就是(板书:登得高,看得远) 5、指导朗诵这两句诗,注意侧重号。

五、练习朗诵、背诵古诗

1、让我们再次登上这漂亮的鹳雀楼,感觉一下当时的壮观情形。看插图,教师 率领学生在配乐中进入古诗的境界,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诗人王之涣面对眼前这样壮美的情形,气度特别宽阔,眼光特别远大,他忍不住叹息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句诗不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并且也激励自己和他人向更高的新的目标努力。 3、下边就让我们一同来背诵这首诗,鼓励自己更上一层楼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0c8637b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