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二人称视角写作文教案

时间:2023-02-02 15:3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用第二人称视角写作文教案

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老师,那时,我希望有许多认真听课的同学,不开小差,不讲话,认真对待我讲的每一句话或每一个词。

假如我是老师,我不会因为孩子们犯下一点错而大声斥责他们,而是温柔地告诉他们,他们错在哪里,并说明怎样改正。我觉得,责备孩子们不但自己费口水,关键是他们不愿听啊!但如果耐心地告诉他们该如何改正,同学们会很乐于接受。

假如我是老师,我在没课上时,不是让同学们在闷沉的教室里自习、复习、学习、练习或是做一大堆作业,而是与孩子们一起去校园里玩一玩,放松一下。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天真烂漫中慢慢长大……

假如我是老师,在放假期间我不会布置很多作业,而是让同学们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没有压力,没有辛苦,快乐地度过童年的每个假期,给将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尽量满足孩子们的合理要求,培养他们阳光自信,我也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学会自理,还会让他们正视困难,不怕困难,解决困难,培养他们坚韧不拔。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很努力地备课,很认真地讲课,全心全意地付出我的所学所能,用自己辛勤地汗水浇灌着如花的孩子们,让他们一点点一天天进步。我会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让孩子们在兴趣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终有一天,他们都将成为我的骄傲!

看你写什么样的故事类型,如果是破案冒险类的故事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也会有视角带来的故事叙述局限性,不过推理故事也有利用这样的视角盲点来设置诡计的.但是绝大部分的长篇故事都不太可能只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可以使用转述别人的故事来改变视角增加故事的完整度.比如:福尔摩斯、盗墓笔记都是第一人称兼有其它人称的形式.而多角色、多线发展的故事就比较适合用第三人称来写,毕竟“我”不太可能经历完所有的事情.这类故事很多就不举例了.在写作难度上第一人称的“我”如果性格、经历和作者本人相似的话,难度会较低,但如果性别都不同的话就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比较男性和女性看事情的方式是有区别的.这种情况下用第三人称来写就比较简单.另外用第一人称来写小说还要写出主角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考虑“我”获得信息的可能性.这些在用第三人称叙述时不需要担心的问题,在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就会变成故事合理性的关键.总之故事如何天马行空都可以,但是逻辑上的合理不能丢,然后就是有趣.只要能做到这点用哪一种人称来写都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在于你想让读者看到怎样的一个故事.只要你想,用第二人称也是可以的,《魔王爸爸的十六封信》就是用第二人称写的,十分有趣.以上是我对写故事的一点浅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用第一人称写,是作者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把自己当做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文章中,甚至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某一人物,通过“我”把整个故事传达给读者,这样可以给读者一


个真实亲切的感觉,容易引起共鸣.但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要受到“我”的观察点、立场和所处的时间空间的限制.\x0d用第三人称写,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把故事中的人物称作“他”用叙述他人的事情的口吻,把故事传达给读者,这种写法发挥空间相对要大,可以从多方面叙述、描写,充分说明和分析故事中人的心理活动.\x0d用第二人称这种写法用于书信形式的记叙文中,但文中的“你”是指读者,做为作者,则还是第一人称.补充:我,一般在文章中是一个叙述者的身份.我,可以做一些评论、对文章中他人想法做一些猜测,或者别的,容易引起共鸣.这个一般用在第一人称中.\x0d\x0d下面是从语文书上摘下来的,有一些细微的改动:\x0d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也是一个角色.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其次,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还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x0d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具有使接受者明显参与叙述行为的特点.也有学者认为,称谓“你”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的,只是“我”没有出面.所谓的“第二人称”,只不过是第一人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x0d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其特点是无视角限制.追问:我问的是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时会问到的"作者用第一(..三)人称写有什么作用,你不会要我这样答吧,而且第二人称你”不一定是指读者,还可以指作者要抒发感情的对象,我只是把老师发的材料丢了,有些记不清了,想在这问问 回答: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70001d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