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对3~6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3~6岁儿童社会性的现状。方法:采用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对儿童进行施测。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儿童在社会性发展的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3~6岁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总分上年龄差异显著。 [关键词]儿童;社会性;心理理论 1 问题的提出 在发展心理学中,社会性指由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性,包括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它们使个体能够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正常地与别人交往,接受他人影响,反过来也影响他人,在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过程中积极地影响和改造周围环境[1]。 儿童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受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作用和影响。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验,形成个性,不但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客体,而且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主体。儿童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包括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就是儿童掌握了参加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善于自我调节、掌握交往技能等。 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影响下,儿童向着要求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并逐渐达到这种要求。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普遍存在的。遗传素质是儿童社会性的基础,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还涉及家庭、幼儿园与学校、同伴等。 2 研究方法 2.1 对 象 被试者采用哈尔滨市2所幼儿园,共245名儿童为被试,经过数据整理,有效被试者共计206人。 2.2 研究使用的工具 采用陈会昌编制的《儿童社会性量表》,此量表包括15个维度。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性别儿童社会性发展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比较 不同性别儿童社会性发展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情况如表1所示,不同性别, 男孩和女孩在遵守社会规则的维度上是差异显著的。女孩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孩。不同性别,男孩和女孩在侵犯性的维度上的得分是差异显著的。女孩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孩。 3.2 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各因素及总分的年龄主效应差异比较 对不同年龄儿童社会性发展各维度及总分年龄主效应差异情况及事后检验情况如表2。表2表明: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总分以及社会性发展中的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生活习惯、同伴关系、侵犯性、诚实公正因素上均表现出年龄的主效应。而在意志、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自我概念、独立性、同情助人和自尊心因素上,年龄的主效应则均不显著。且年龄和性别与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年龄主效应显著的事后检验显示,在社会性发展总分以及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同伴关系、侵犯性、诚实公正因素上,3岁与4岁、5岁、6岁的差异显著,均表现为3岁小于4岁、5岁和6岁儿童的得分。在生活习惯因素上,3岁与4岁的差异显著,表现为3岁儿童小于4岁儿童的得分。 4 讨 论 4.1 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别特征 本研究应用量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测量。不同性别儿童在社会性发展的遵守规则和侵犯性上是有差异的。从得分上看男女在遵守社会规则和侵犯性上的得分是差异显著的。并且女孩的社会规则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孩。而在其他的因素上则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女孩比男孩更遵守社会规则,女孩的侵犯性比男孩低。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张榕芳认为性别对儿童的社会性影响表现在男女儿童在遵守社会规则和侵犯性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的水平[2]。李朝霞也在对5~6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发现在遵守社会规则和侵犯性上男女存在性别差异[3]。 幼儿在2岁左右开始形成基本的性别身份,3~5岁幼儿对性别身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受社会角色的影响,家长和老师会下潜意识培养儿童的品格使其符合社会角色的要求,一般认为男性角色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或者自己不满时,不要忍气吞声,否则会被认为是懦弱的,要主动出击,这样才会符合社会对男性的角色期望,而女孩就是温柔的社会角色,如果女孩表现出侵犯性或者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就有可能会被社会认为不符合女性的角色要求,就有可能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教育,改变这种不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也可能是由于家长对女孩的要求更严格,使女孩更听话,更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指导,而对男孩的教育约束相对的宽泛一些,认为男孩是调皮、好动和不太遵守社会规则的,对其他人侵犯性也较高。 女孩和男孩的总体社会性发展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在社会性发展中性别没有不同。可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孩和女孩的社会性发展是趋于一致的,差距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17ba54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