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昭君辞》“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古诗词阅读理解

时间:2022-12-01 05:1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沈约《昭君辞》“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昭君辞 沈约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用披香殿汾阴河对举,意在暗示昭君已远离中原故土,进入北方边远之地,地域的转换表示行程渐远,风物已变,全诗描写的离愁别恨也从此引出。 B于兹怀九逝绕睑状流波四句写这个时候离匈奴渐渐近了,不由得黯然魂逝,沾在 粉妆上的泪水犹如浓重的露水,泪水环绕眼睑状似流波,描绘昭君的痛苦情状。 C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两句中,阳春曲指欢乐的曲子,苦寒歌指哀苦的曲子。这两句写她试图用欢乐的曲子排遣心中的哀怨,最终如愿以偿。

D.最后两句是说,南归无望,日后唯有每月十五的夜晚,月圆之时,聊以望月来寄托相思之 情。这是无可奈何中仅存的一丝慰藉,委婉含蓄,含不尽之臆于言外。 2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被认为是经典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进 行赏析。 【答案】 1C

2这四句诗写每天见到奔沙时起,随风飘转的蓬草也随之增多;塞外凛冽的寒风,这四句诗展现了大漠苍凉萧瑟的景象,不仅侵透了身上的绮罗,而且刺入肌骨。奔沙、胡风的肆虐,使人倍觉长途跋涉的艰辛,飘转迁移的蓬草,更衬托出昭君远离故土,飘零异域的无限哀怨。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议论相结合。作者此处用日见”“将由汉入胡时沿途所见的景物的渐变对人物心理的影响刻画得很委婉细致,奔沙、转蓬等也很好地烘托了气氛。

试卷第1页,共3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最终如愿以偿错误,从诗中来看,这两句还是以乐曲为象征,总括了昭君初始入选宫中,最终事与愿违,未承恩宠而出嫁匈奴的悲剧性的一生,揭示了昭君命运的悲凉。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被认为是经典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进 行赏析,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炼句题的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从诗中来看,这四句诗中,随着行程日远,大漠中奔沙时起,随风飘转的蓬草也随之增多。塞外凛冽的寒风,不仅侵透了身上的绮罗,而且刺入肌骨。这四句诗展现了大漠苍凉萧瑟的景象,奔沙、胡风的肆虐,使人倍觉长途跋涉的艰辛,飘转迁移的蓬草,更衬出昭君远离故土、飘零异域的无限哀怨。作者此处用日见稍觉,将由汉入胡时沿途所见景物的渐变及其对人物心理的影响刻画得很委婉细致,奔沙、转蓬等也很好地烘托了气氛。 【点睛】

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

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

试卷第2页,共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879e52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