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 柳永《雨霖铃》教案 柳永《雨霖铃》教案 文昌中学语文组 陈文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鉴意象,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朗读吟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品鉴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要面对总总的别离。刚经历过分班的你们,可能对于离别有了更深的体悟。那种为了各自的前程,走好前方的路不得不分离的无奈和惆怅,还有每次回到昔日熟悉的地方走走、坐坐的依恋和不舍。大家想想,我们只是在不同的教室学生,还在一个学校,一栋楼,就已如此,设想在交通不便利、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别可能就是永别,“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这种离愁别绪会更加得浓郁强烈。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北宋第一专业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去体悟一下他的伤离别。 二、 整体感知 1.反复吟诵,体会声律美,感知情感基调 (1)请同学们拿出材料,我们一起来齐声读一遍这首诗。 师:读得相当不错,整齐而动听。我们诵读诗词要把握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么整齐划一,有长短句之别。 (2)展示节奏,请一生读,其他同学划分节奏。 多媒体展示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把握了节奏,但是有没有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啊?对,就是情感。——离别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3.范读录音:注意把握语气和语顿,并用符号标出轻重缓急。 4.生自读:初步感知这首词的内容。 5.生齐读: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理解放声读一遍,不要求齐读,但要求读出自己的处理来。 三、 重点探究 古人云:“诗云志”。诗人是通过这些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自己的感想。那么,我们怎么样去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呢?首先我们得了解它写的是什么?一首诗词当中除了有直接抒发作者情思的“情语”,还有寄托着作者情思的“景语”——意象,“一起景语皆情语”,可以说凡是写进诗的人、事、物、景都可以说是诗歌的意象。 (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上片的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1 / 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 柳永《雨霖铃》教案 意象。 生:(读) 1.师:(巡视点拨)好!大家读得很认真。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 明确:上片的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板书) 这些意象是一个个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生活场景。这是一幅怎么样的生活场景呢?比如说时间、地点、人物——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场景。 2.大家充能不能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具体描绘出来呢?来,大家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 (点拨: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含情,字字含情。写人,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拉着手互相看着包含泪水的双眼,竟哽咽着(连半句话也)没有说。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看尽千里烟波,傍晚,空阔的天地间云气沉沉,烟雾笼罩。) 3.那么身处在这种场景下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呢?——凄苦、惆怅 小结:上片诗人通过“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这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诗人和爱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画面,渲染了诗人凄苦、惆怅之情。(PPT展示) (二)下片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下阕。回顾过去所学的古诗词,我们会发现,很多诗词的结构一般都是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我们看看这首诗是不是也这样呢? 抒情可以直抒胸臆,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是很多诗人都认为直接说出来这不够美,不够含蓄。咱们中国人讲究含蓄,所以,很多古人常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作为婉约派代表的柳永更是如此。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的下片中哪些诗句是抒情的?哪些诗句是写景的? 明确:抒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写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重点赏析这句“千古俊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到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抒发的是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从以情带景来看,订承“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景色原本黯淡,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感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爱人分手后,在今晚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凄,只看见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而后组合了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孤寂的环境,来烘托出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离愁别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悦的场景,但是随着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得这种欢乐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是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悲愁之中,所以,这个地方是以“乐景写哀情,与前面几处的景物描写是又区别的。 笔触以“此去经年”的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即突出了前途的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三)小结: 整首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描绘了一副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离别情和相思苦。 四、方法总结 分析完了这首诗,大家回想一下,老师是如何带着大家读这首诗的?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c5b7e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