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尽志无悔,一个潇洒的词语,带着一丝洒脱,还藏着那么一丝无奈。 ────题记 北宋至和元年,天际之上,一颗星突然爆发,光芒四射,星光呈红白色,称为天关客星。爆发后其残骸为现今著名的蟹状星云,这一事件成为如今对至和年间考究的唯一大事记 。就在那年,王安石辞职归乡,归乡途中游览于褒禅山,于同年七月某日,以追忆形式写下《游褒禅山记》,为后世所读。记中议论之处, 思想格局之广,令我惊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不以词藻涂抹,便于心于身,徒生一种渺小之感。我想,也许王安石在回忆褒禅山之游时,一定是深夜,天关客星光芒四射之时,否则,没有大自然的力量深深震撼他,此记怎会有此般广阔格局。但此记在我看来,挥去时光的尘埃之后,凝练一二,最后深感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之后,就算不能完成目标,也可以没有悔恨了。取其精粹,得“尽志无悔”一观。 无悔,是一种反思后得出的结论,是再次权衡得失后,得到“悔且无益,故而无悔”的结论,是对既定事实的评价,也自然有几分无奈的意思。人存于世,必将行走于世间,便会做出许许多多的事,任何事情都会有结果,这是客观事实,而我们如何对待客观事实,便是世间人们的不同之处。王安石提出“无悔”的对待方法,在我看来,以此法对待,前定有古人,后必有来者。因为这是一种普遍明白的道理,是人们在经历时间如流水般消逝之后,都会懂得的道理。但真正做到者,十不存一。原因在于无悔中那无限放大的一丝无奈,对过去无法改变的无奈,成为所有人心中的一丝酸楚,导致无悔者少之又少。所以如何无悔,通其精髓,是“尽志”二字。 尽志,是客观事实发生之前的主观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态度,是用尽所有的努力,舍弃一切,只为完成目标的放手一搏。尽志之前,必先立志,无论所立之志是大是小,须先坚定信念,有其信念,方成志向。但壮志难酬者,比比皆是,便更要尽志,寻找有效可行的方法,对所立之志不断地努力。尽志也是一种选择,文山先生选择爱国抗敌,一生中坚定爱国信念,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存于世,便是尽志,便可无悔。以所有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志向,便是尽志。 尽志无悔,可以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可以是一种对自己极端负责的态度。面对世间的困难险阻,只要你努力去克服,去解决,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可以无悔于心。全力以赴,如同走一座走一步断一截的桥,但你不知道,如果你中途想要退缩,你便会掉下桥,被水所吞噬,你只能往前走,那就走好向前的每一步,等你到了对岸,回头一看,庆幸自己全力以赴了,这便是尽志的好处,也是无悔的前提。当然,尽志也许也没有好处,但你为自己立下的目标去努力了,就可以不后悔。就像有人说过:“只要你努力了,就是成功。”王安石后来以尽志无悔之态,以富国强兵为志,进行熙宁变法,尽管变法失败,但也让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得到缓解,被列宁称为1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这便是尽志无悔。 尽志无悔,先有尽志,方能无悔,谋求无悔,必先尽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f47197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