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式到公司制——一个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嬗变

时间:2022-05-01 09:4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家族式到公司制

—— 一个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嬗变



市场经济如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堆,催生着一个又一个小企业的诞生、裂变,有的,如昙花一现,转眼消逝在市场的潮水中;有的,如滚雪球,不断壮大,最终成为行业的翘楚,让人不能小觑。

家族企业的兴衰,就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又一段传奇。

油菜籽加工在塔水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乡镇,是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行业。据说,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现在还有一个村叫油坊村,当年油菜籽加工作坊林立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历史的画卷翻到了今天,古老而传统的加工业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衍生了众多的以家族为单位的加工厂,使塔水镇成为川西北地区有名的油菜籽加工基地。每到收获季节,菜籽通过榨油机的碾压飘出的香味就弥漫在街头,成为外地人进入塔水地界的一个明显提醒。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安县陈氏植物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之所以关注陈氏公司,倒不是因为它是规模企业,是塔水当地也是安县最大的油菜籽加工企业。其实,陈氏作为一个家族式、工艺简单的加工企业,并不足够吸引人的眼球。那么,是什么吸引了记者关注的目光呢?

并非有名无实的“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在九十年代初的国企改革中是一个“热词”,之后,更多的私营企业也冠上了这样的名号。当时,这被认为是一种时尚,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志,而浮华外表之内的实质,却很少有人去探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制,在更多的企业成了一种形式,一声口号,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空壳。

第一次看到陈氏植物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字时,记者曾经哑然失笑:又一个冒“有限责任”之名的“公司”!但是,仔细了解后,记者感到了意外,甚至有一份莫名的惊喜: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有限责任公司!

陈氏公司由三个股东创立,陈前忠、陈前林、吴定华。前两人是亲兄弟,吴是弟弟陈前林的“老挑”(指两人的妻子是姊妹)1997年建厂时,三人总共有8万元本钱。20048月,成立公司,注册资本60万元,由陈前忠出资25万元,陈前林出资20万元,吴定华出15万元。200510月,公司为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经公司股东会会议全体通过,以现金方式增资168万元,三个股东以原有出资比例追加出资。

当然,这份资料并不能说明“有限责任”的实质,包括那份盖着红色手印、不工整地签着名字的公司章程,都不足以说明其真正的内涵。

“他们跟工人一起领工资,考核绩效,逗硬奖惩,还聘请专业会计做财务主管。”塔水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企业的情况。

陈氏兄弟都没有读多少书,具有初中学历的弟弟陈前林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出资最多的哥哥陈前忠为什么不是法定代表人?” 陈前忠说,我是董事长,吴定华是副总经理。

“那么总经理陈前林说话就不一定上算哦?特别是财务和决策方面。 “他的签字权限是一万元,一万元以上必须由股东会讨论决定。



3




“那你这个董事长的权力最大?”

“不,我还是服从董事会、股东会。还有,我爸是公司顾问(每月工资300元),我们意见不合的时候,就请他来出主意,帮助裁决。 陈氏兄弟原本并不熟悉油菜籽加工。十年前,解放前就在私人油厂当会计的父亲叫他们办油厂,并自告奋勇为他们当会计。当时的形势是,大大小小的油厂如雨后春笋,沉睡多年的油菜籽加工传统,似乎一夜之间就在塔水复苏了。兄弟俩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并邀请一直从事粮油加工业的吴定华入伙,建起了一家作坊式的油菜籽加工厂。

没想到,建厂之初的三年时间,市场形势急转直下,油菜籽加工业突然受到原材料价格高和成品价格低的冲击,许多小作坊在这场洗礼中成为了泡沫,但是,他们挺了过来。 起初,只是为了避免合伙生意因为分配问题扯皮,三人决定,每个月大家都按照自己的岗位领工资,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领奖金,年终再按出资比例计算分红。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三个合伙人的亲戚、子女都先后成为其中的员工。怎样管理才能服众,才能让企业良性发展?三个出资人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去读“MBA,只是坚持每年“游学”。在外出考察走访客户中,他们发现,沿海的私人企业管理很对路,内部又少扯皮,亲戚进了厂,跟其他工人一视同仁,有一套制度在约束这些人。

于是,这些办法被他们借鉴了过来。根据自己厂里的情况,三个人商议,建立公司,订立章程,分工明确,用章程来约束合伙人,用制度来管理企业的职工。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人的岗位职责要尽到,合伙人和工人要一起遵守制度,按制度办,逗硬奖惩。迄今为止,遭罚款最多的是总经理陈前林,那年因为工作失误,让厂里损失了一万元。陈前林老老实实支付了赔款。他对记者说,制度订了的,就该这么办。吃一堑长一智,花钱买个沉重的教训,那以后就再也没有那么赔过了。

亲兄弟 明算帐

陈氏企业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财务管理了。

现年78岁的陈老太爷非常了解油菜籽加工业的生产经营,更精于成本核算,为陈氏企业当了七年的会计,从而在建厂之初就革除了私营企业做“包包帐”的陋习。考虑到老太爷年事已高,也为了企业财务管理更加公正、科学,三个股东决定面向社会聘请专业会计。 于是,20048月,罗晓林来到了这个企业担任财务主管。今年41岁的罗晓林从事粮油会计工作18年,会计师,共产党员。他的到来,让这个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更加迅速转化,当年就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明确了股东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日清月结是陈氏财务管理的一大特色。每天下午,财务人员把当天的收、支、欠一笔一笔地梳理清楚,每月结算一次。“这样,收支明晰,管理明白,合伙人之间心里亮堂。”罗晓林说。

原材料进入和产品销售是企业最敏感、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容易出漏洞的环节。俗话说“三人为公”,只要跟“公”字挂了钩,这些环节总是容易滋生一些损公肥私的土壤。怎样避免在买进卖出中发生问题损害企业和投资人受益呢?股东们商定,购进和销售环节要严格做到公开、透明,价格、来源和去向,必须交由股东先行讨论、商议后集体决定,对方的地址和电话在股东中公开,以便随时垂询。从而释怀了股东们对这些环节的猜疑和纷争。 车辆也是容易造成股东矛盾的源头之一。股东们商议决定,原有的一辆小车,折价给董事长陈前忠,使用权、所有权随之转移,每年核定费用三万元,节约归己,超出自理;公司现有的一辆小车,由主管经营的总经理陈前林、副总经理吴定华跑业务时使用,如果两人因私使用车辆,由使用人承担相关费用,当天进入收支帐目。 手机费、招待费等费用的报销也有明确的规定。



3




陈氏企业规定:家属在企业工作的,也按岗位领取工资,奖惩与其他员工相同。平时,如果股东家里需要大项开支,可以每年5万元为限向公司借支,并在红利中扣减。年终结算时,股东不得抽出自己的股本和分红,而必须将红利滚入新的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三个股东的共识是:加工企业必须降低成本、不断扩大规模才有更大的出路。因此,每个股东的身家性命必须跟企业绑在一起。虽然陈氏已经在黄土镇又建起了一座规模相当的加工厂,创造出了“绿清香”“菜籽王”两个品牌,但是,企业还要继续做大做强,“希望饲料”就是他们发展的范本。 三个股东还商定,各家的家属不得参与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更是家属的禁地。但是,每年召开两次家属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谈各自的意见和看法。若意见、建议能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就采纳;否则,只能算是亲情联络和疏通会了。 会计师罗晓林告诉记者,公司现在的中层干部全部采用竞聘上岗,有一半是在业务骨干中产生的,其余是陈氏家族的。公司已经成立了工会,每年都要搞一些体育比赛增进员工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陈前忠说,塔水、黄土两边公司的员工总共有160170人,股东的家属和亲戚占近二十人,有一些由于适应不了厂里的严格管理而离开了。

因为各自承担了企业的管理责任,三个股东干得很辛苦。陈前林坦言,作为陈氏塔水公司的总经理,尽管自己在执行制度中尽量做到严格、公平,但是,也有抹不开脸面的时候。因此,三个股东规划着,两、三年后要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从现在开始要面向社会招聘能人,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塔水镇党委书记任晓军对记者说:塔水民间资金丰厚,草根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基础,这是塔水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但劣势也很突出,大量原有作坊式的企业迟迟摆脱不了家族企业的管理陋习,发展受到明显制约。现有的民营企业只有突破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公司制的管理模式,内部彻底脱胎换骨,再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才能迅速成长,才有机会做大做强。陈氏公司就是突破家族式管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采访结束时,陈前林喜滋滋地跟记者说:陈氏公司即将建立党支部了,他可能是支部书记。他还告诉记者,党员的素质比一般职工高,依靠党组织的力量,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调动党员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任晓军证实:今年71日,塔水镇党委将为陈氏植物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正式挂牌、授印。(来自安州通讯)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6b4e9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