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活动策略,凸显模型建构

时间:2023-05-27 03:0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把握活动策略,凸显模型建构

作者:简海燕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2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习新课程理念,优化数学活动策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模型的建构,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认知基础 学习过程 问题解决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应领悟理念精神,立足教材,联系生活实际,采取并优化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参与活动探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建构数学模型,完善认知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一、着力原有认知基础,激发参与活动内需

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立足于教材内涵,联系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知识相互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在学习场景中寻找、发现和解决数学题,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数学新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预设中知识与能力得到有效生成。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先让学生猜一猜同桌同学的身高,学生在交流中引出厘米、分米及米等长度单位,接着让学生比划一下这些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从而激活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观念。此时学生已认识到长度单位只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接着我让学生懂得自己所用的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要求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较一下,哪个较大哪个较小?与黑板面相比较,哪个最大?学生通过观察后,认为黑板面最大,运用观察比较方法就可以进行判断。我紧接着运用课件创设与学生熟悉的情境:班级中的小华和晓东两位同学手中各持有一本大小相似的书,小华的书封面是长方形的,晓东的书封面是正方形的。小华认为自己这本书的封面面积大,晓东却认为他手中那本封面是正方形的面积较大,两个人相持不下……课件出示思考题:谁能比较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呢?我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与交流,学生在观察中估测,有的认为长方形面积较大,有的认为正方形较大,也有的认为一样大。我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运用观察方法无法比较出面积大小时,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呢?学生在积极交流探究中感悟出运用正方形度量面积比较合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设计各种有效情境,把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欲望,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引导体验学习过程,促进数学模型生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探究数学新知时,教师应从启发和探索理念方面对学生给予有效引导,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思考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分析、交流与思考,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弄清数量关系,理解和感受数学概念的内涵,丰富和发展数感,使学生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运用数学语言、符号和思想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教学设计:先利用课件出示教材中几种不同款式的上衣和下装,让学生观察课件中有几件上衣和几件下装,再出示思考题:如果每一种穿法都是由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组成的,那么,让你利用图中的上衣和下装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呢?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分别进行摆学具、做记录,把每一种穿法记录下来。小组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本小组共搭出几种穿法及用怎样的方法搭配?我适时进行指导,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探究中发现,相同的上衣与下装相互搭配,只能算是一种搭配方法,初步体会到组合与搭配的顺序没有任何关联。接着我继续让学生摆学具、画连线图,一边操作一边思考:怎样搭配、连线才能比较清楚,保证做到上衣和下装的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再经过相互交流探究后,感悟出:只要按一定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性地经历有序搭配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有效建构数学模型。 三、寻找解决问题途径,完善认知技能体系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让学生自主寻求解题策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努力优化算法策略,探索和对比多种解决问题方法,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优越性,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有序地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完善数学认知技能,运用这些技能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分数乘除法知识点解决问题,出示练习题:①小华家一年的用电量正常是12000度,小明家一年的用电量比小华家多用1/4,小明家一年的用电量是多少度?②小华家一年的用电量正常是12000度,比小明家一年的用电量多用了1/4,小明家一年的用电量是多少度?让学生审题后,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充分感知,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比较之后感悟到,比较标准不同,所得结果的含义也就不同,获得数量关系的表达方式也不同。通过求同和求异的判断,学生清楚地辨析概念,分清方法的优劣,克服思维定势,强化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更新认知结构,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又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出示:国庆节家电商场大展销,42英寸液晶平板电视进行优惠促销,苏宁电器商场每台原价3200元,现降价1/5;国美电器商场每台原价3700元,现降价3/10,根据以上信息,哪个顾客会选哪家电器商场呢?我先引导学生解读信息,通过交流并猜测结果,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究,尽可能地利用算术法、方程法、画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我又进行问题变式,把这道题目转化成一题多解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分解组合、变活变通,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获得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98f9c5dd88d0d233d46a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