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逆境》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主旨,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2、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3、了解文章说理方法上的特点。 【学法建议】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 2、联系现实生活,自我探究,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欧洲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阴影,文艺复兴最辉煌的时期虽已过去,但它的余辉还没有销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样一个历史背景,给培根的哲学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培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新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国王的掌玺大臣。他12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过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要职,1617年为掌玺大臣,1618年任大法官,同年封维鲁兰男爵,1621年封圣•阿尔班子爵。正在他官场得意的时候,突然被控受贿而去官,并被送入伦敦塔,但4天后便被国王下令释放。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他在《沉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著名论断。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1957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首次出版。至今四百多年来。它历经数次再版重印,几乎被译为人类所有的语言。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其“文学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心灵以动人的美感;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共同誉为欧洲近代的三大哲理散文。 《培根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处女作,也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培根仍对该书做了修改。这部书虽然篇幅不大,却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如一部二十四史。培根原就是一位博学之士,在此书中,他更是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类人文学科。培根还善用比喻,书中不乏睿智的格言警句,直到今日,仍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本文标题也译作“论逆境”。本文篇幅短小,不过400余汉字,对这样一个重大论题,作者举重若轻,表现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 (2)有关“逆境”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偶像的黄昏》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除了上述有关“逆境”的名言警句外,你了解的还有哪些?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语句? 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顺境”与“逆境”的? ③本文在说理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本文思路清楚,环环相扣而又逻辑分明。文章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引用古罗马先哲 的名言和古代神话故事,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 ”。切入题目,设下论题,为后面自己的观点张本。 第二层(“幸运说需要的美德”——“对比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把 的不同启示,及 的不同魅力进行比较,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厄运不仅仅是灾难和摧残,也是磨练和新生,帮助我们培养起坚忍的品格,去勇敢地面对厄运,战胜厄运,获取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ae50ef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