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力量

时间:2022-03-20 01:50: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鼓励的力量

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为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增强学生自己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最终学会培养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其他一般课程,该课程综合了卫学、咨询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施加影响,最终达到促进个人身心正常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会谈、扮演、沟通等。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和知识化倾向较为严重。一般条件下大部分学校均采用简单枯燥的说教,将所谓的心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将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应付最终的考核,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本来的目的是维护、促进心理知识的提高,但这样的生硬教学成了变相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归根结底,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靠知识的灌输和原理的解释那注定是失败的,无效的。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而成的。

当下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家庭中的教育也渐渐地习惯性的成了宠溺,当然还有一部分家庭的家长依旧遵从着古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听话就用暴力压制。那么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推崇鼓励式的教育还是批评式的教育模式呢?

其实答案是显然的,不能仅一种简单模式,要两者有机结合。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很多人都会认为:小学生还是个小毛孩,很好“对付”的。其实不然,他们年龄不大,心理也是复杂的。如果有什么事情教师没有处理好,那在他们的心里可能会形成较大的阴影,甚至使学生走上“歧途”

我班级里有个男学生叫小杨,虎头虎脑甚是可爱。某天做作业时借给同桌课本,但是同桌用课本后却在课本上乱画,小杨看到弄脏了的书本后非常生气,怒地去推了同桌,于是俩人吵了起来。其他同学马上报告了当堂课的老师,老师把小杨教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并且最后跟学生说要告诉家长。事后小杨同学一直坐在座位上,不声不响。我了解到后把小杨叫到办公室,进行了谈话。了解到在家里,小杨的父亲对小杨十分严格,有错误时就棍棒伺候,导致小杨十分惧怕。

近年来,青少年因心理危机造成的自杀、校园暴力等事件不断上演,我国三亿多未成年人,大约80%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的问题。由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心理健康危机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了解到该情况后,我首先对小杨进行了心理疏导,谈话过后小杨的心理负担


显然已经放下。但是心理教育远远还未结束,谈话结束后我及时地与小杨同学的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们进行了沟通,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分享与指导。我向他们提出了鼓励式的教育方式。

多给予孩子一些肯定,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要宽容孩子的不完美,父母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孩子对肯定的需求。家庭教育尤其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批评过多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破罐破摔”出现对抗行为。

爱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没有尊重和理解的爱也是可怕的。家长应该平等对待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小杨同学的心理成长进步相当大。不仅很少犯错误,在其他同学发生错误之时也会去宽容他人。

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常常信奉严师出高徒。但请不要忘了鼓励大度的中华美德。有时候对待我们的学生,恰当的鼓励也会拥有巨大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0c57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