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汉学

时间:2023-03-30 01:30: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本汉学的确立与发展

外语系 1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 郑亚茹 学号201040328219

日本汉学研究是世界汉学研究的重要一支,从其发展来看,可最为粗略地划分为两部分,即明治时代以前的传统汉学研究和明治时代以来的近现代汉学研究。就日本学者的公众意识来划分汉学研究学者来看,他们可划分为三族:“学问中国”或称“观念中国”即求知族;“文艺中国”或称“乐趣中国”即消遣族;“即时中国”或称“可感中国”即信息族。

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收容可分为三个时代: (一)飞鸟、奈良时代

飞鸟时代(593-710 奈良时代(710-794

飞鸟时代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交流发展时期,其起点为古坟时代的末期,在从中国传入的佛教影响下有长足的发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会结构改变的重要标志。日本国的称呼从倭变为了日本。

日本现存最早的书面文献《古事记》卷中“应神天皇”条记载:“天皇命令百济国说‘如有贤人,则贡上。’按照命令贡上来的人名叫和弥吉师,随同这个人一起贡上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共十一卷。”这是中国文献典籍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按照这一条记载,中国文献典籍在公3世纪时已经传入日本列岛了。

《日本书纪》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儒学东传的痕迹。仁德天皇宣扬“君民贫富观”,以及为此实行的罢免三年课税的政策,无疑是受到《论语》启发。

公元7世纪初,中国的典籍在日本东传的范围大大地扩展了。这在推古朝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十七条宪法》规定新社会秩序下的“君、臣、民”关系准则,反映了中国儒家“德治”“仁政”思想的影响。其中“王土王民”思想后来日渐扩大影响,成为日本皇室与氏姓贵族斗争的理论依据,最终在“大化改新”中变为现实。

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最重大的变革,标志着日本进入封建制社会。其主要推动者中臣镰足和中大兄皇子都深受中国封建思想和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大化改新领导集团根据中国儒学的政治理念和唐帝国的范例实行各项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改革措施是将皇室和贵族所有的土地和人民一律收归天皇所有,成为“公地公民”,然后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王土王民”的儒学思想即是支撑这些制度的理论支柱。

7世纪以前,中国文化典籍的东传,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来实现的。这是中日文化关系原初时期的通道。

在日本第一本书面文学集《怀风藻》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飞鸟、奈良时代汉籍东传的生动局面。《怀风藻》是日本最早的汉诗集,集64位日本诗人的120首作品,在这本诗集里,有141处引用中国诗的典故成语,且充满了六朝诗风。

(二)平安时代(794-1184年)

平安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纵深发展的阶段,历时近300年,相当于中国的中晚唐至南宋。平安即现代的京都,如果说,奈良文化是直接汲取唐代文化的精粹而繁荣的话,那么平安文化则不同,它是在继承、总结、提炼日本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消化唐文化之后而发展起来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新文化。

日僧空海编撰的《文镜秘府论》 收录了中国南北朝直至中唐时期诸多诗歌作法、诗歌理论著作,而其中许多材料已不见于中土,所以在本世纪初转抄回国之后,一直受到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者尤其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理论研究者的重视。

(三)五山时代

五山时代由僧侣阶级主宰文化,非但佛教文化,世俗文化也归于佛门僧侣,一改平安朝贵族知识分子垄断文化的态势。中国文献典籍东传的主要传递者也由贵族知识分子变成了佛教僧侣。五山时代的日本僧侣以内外典兼通为尚,对中国儒学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这个时期,宋学也进


入了日本。 “侘数寄”又作“侘数奇”,那是热爱于不完整、不均衡、残缺不全而且平平凡凡之事物(例如平凡的茶具)的意思,也是安于孤独、寂寞的脱俗心境。九松真一《禅·美术》,曾列出禅门艺术的七种特质:不均齐、简素、枯高、自然、幽玄、脱俗、静寂。茶、禅合一的茶道,也是一种禅门艺术 一眼望去,没有花朵,没有着色的叶子。海滩上,坐落着,一椽孤寂的茅屋,在秋夜朦胧的微光下。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徒然草》,吉田兼好法师著,日本中世文学随笔体的代表作之一,跟清少纳言著作的《枕草子》和鸭长明著作的《方丈記》同被誉为日本三大随笔之一。一般认为,《徒然草》於13301332年之间写成。《徒然草》由一篇序段以及另外二百四十三段組成,主題环绕无常、死亡、自然美等等。

二.江户时代的汉学研究

江户时代(1603-1867年)是日本封建社会末期,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因当时首都在江户(今东京),所以称江户时代。又因是德川幕府统治时代,所以又称德川时代。江户时代是儒学传入日本后发展的高峰期。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受到了德川幕府的推崇,被尊为“官学”,成为日本的统治思想。朱子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在理论层次上影响了这一时代的学术,而且在实践层次上成为日本人主导的价值观念。

(一)朱子学派、古学派与阳明派 1.朱子学派

朱熹的理论侧重于伦理道德的“大义名分”思想,极符合刚刚建立起统治的江户幕府的政治需要。因此朱子学逐渐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日本朱子学的代表人物当推藤原惺窝与林罗山。

2.阳明派

阳明学传入日本最早可追溯到室町时代的了庵桂悟。史料表明他与王阳明曾有过接触。但他的思想上并未体现阳明学的系统理论。阳明学真正在日本兴起,始于中江藤树。它的鼓励实践的精神,鼓舞了一批日本社会的革命家。如大盐中斋(大盐平八郎),吉田松阴等,都是用阳明学作为武器对现实体制展开批判和斗争的。 阳明学还影响了一批后来明治维新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如高杉晋作、西乡隆盛等。

3.古学派

朱子学在江户时代被树立“官学”地位的同时,也招致其他学派的怀疑和反对。在反对朱子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儒家学派。日本的古学派借用复古汉学的口号,从朱子学派中脱离出来。 古学派的创始人是山鹿素行。他提出朱子学与阳明学都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要恢复真正的儒学,必先追踪孔孟经典,钻研先秦儒学。

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尽管接受了中国的宋明理学,但他们很少关注宋明理学中思辨性很强的本体论,也很少进行关于世界观的抽象思考。他们把理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政治道德学说。在江户中期,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的论调逐渐占据上风。

(二)江户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

影响最大的是小说。中国明清小说及小说评论——序跋和评点,在日本传播开来。关于小说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及写作技巧的见解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小说家。

1.都贺庭钟、上田秋成与明清小说评论 2.曲亭马琴与明清小说评论 .明治大正时代的日本汉学

(一)日本传统儒学的衰微与复苏 1.维新派学者对儒学的批判

西周——日本近代哲学的开创者之一 津田真道——实学与虚学 福泽谕吉——脱亚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3f7f4d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