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名

时间:2023-01-12 06:3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比如孔夫子,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字的时候,都应读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字上圈一个圈。清朝尤甚:凡是天下姓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字,并且不许发音为要读成字。于是,天下姓的,从此改姓了。到了今天,有姓的,又有姓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字了。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张孟谈,改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后来《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是如此,因为范晔的父亲范泰,所以在(后汉书》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觉的变为郭太了;叫郑秦的,也变为郑太了。

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字。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不名母名也。

又如苏轼祖父名,即讳字,所以苏洵不写字。碰到写的地方,改成字;苏轼也跟着不用字,他以字来代替。 古人常用的避讳方法

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避讳方法:

改字形。有的改用同(近)义字词来代替需要避讳的字。例如汉武帝名彻,知名辩士蒯彻便改名为通。唐高宗名治,天下人便用理字替代治字。有时也可以通过增减笔画来避讳。例如邱姓先人本姓丘,但是孔夫子名丘,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朵。从宋代开始都要避丘字,写时往往要省去一笔,有的写作或空格不写。

改字音。例如,秦始皇名政,所以正月的正要读作平生。有的以某字代读,读到应避讳的字时改读某。 比如: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月不再读政而读作了。 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唐太宗叫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字就得改为字。

佛教在两汉由印度传入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趋于繁荣,南北朝时佛教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原因是南朝的宋文帝,梁武帝等都大力扶持佛教,梁武帝甚至把佛教抬高到了国教的地位。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全国风行,因此不少佛教信徒都用梵语取名或字,成为一时之风。如魏北地王世子名钟葵;元叉本名夜叉,其弟本名罗刹;隋末有贼帅宋金刚,南齐有王文殊;陈宣帝陈顼小字师利;宋有韩佛荣,段佛荣;后秦姚泓的儿子叫佛念,南朝书法家王询的孙子辈有僧达,僧谦,僧绰,僧虔,曾孙辈有僧亮,僧衍,僧佑。唐朝的王维信仰佛教,因此他的字为摩诘,摩诘是根据一个著名的大乘佛教的居士维摩诘而命名的,王维也因此成为“诗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4e57b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