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外型歧视、履历歧视、政治态度歧视、户籍歧视以及健康歧视等等。而首次就业,更是增加了面试经验、工作经验这道门槛。 1、学历歧视 第一种是用人单位不顾实际需要片面追求高学历,用人门槛动辄硕士博士。第二种是限制学历,限定本科以下学历,只招专科生或以下学历的应聘者。第三种是设定毕业院校门槛,“211”“985”“常青藤”等高等院校即是敲门砖。 2、年龄歧视 这种歧视主要体现在对求职者年龄的明确限制。这种做法变相排斥了某些年龄的大学生就业群体,使得部分优秀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选择就业单位时不得不因此放弃某些职位。 3、性别歧视 许多职业都对性别有所要求,但职业性别歧视是普遍存在的,因女性体能不如男性,有特殊生理期,诸如例假、妊娠、哺乳等,还有放弃职业成为职业家庭妇女的部分,这都导致大多单位都“优先录用男性”。 4、外貌歧视 相貌与身高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貌取人,对应聘者的身高、容貌与气质有严格的要求,也有用人单位尽管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在面试时按此进行操作,选人用人不唯才只唯貌。 5、履历歧视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应聘中,大学生经常会因用人单位在求职履历的应聘要求上受到诸多限制。应届大学生要求其有学生干部经历,而往届大学生则要求其有相应的工作经历,有的甚至明确声明只要应届毕业生或者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种极端的招聘方式直接把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拒之门外。前者错误的把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经验看成应聘障碍,后者根本不注重应届毕业生的的实际能力和 水平。 6、户籍歧视 户口籍贯的歧视在当前招聘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种典型的歧视是要求本地大学毕业生,另一种则是歧视异地大学毕业生。还有一种是歧视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低人一等。 对策: 1、大学生要正视现实、分析成因、转变观念、积极面对,勇于和用人单位接触,打消用人单位录用的顾虑。 2、高校须健全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教育学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就业。 3、政府应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和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规定,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ab830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