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哎呀!我要“嗯嗯”啦!》 小班幼儿初来幼儿园,总会带着一点紧张、一点焦虑。幼儿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除了情绪上的稳定外,最大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在日常观察以及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很多幼儿都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有的幼儿即使有便意也要忍到家里去解决,来不及就拉在了裤子里。如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便意,并且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及时大小便,这是我现阶段思考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具有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目标,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结合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对小班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来园时间的增加和一日活动的开展,初入园的幼儿较以前活跃了,能够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思维特点,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 1.在猜猜讲讲中,对“噗噗”进行有趣的联想。 2.知道“噗噗”后有便意了不憋着,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 1.活动材料:小叮当PPT、律动《小星星》。 2.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憋大便不舒服,知道“噗噗”了以后可能要大便。 一、叮当“噗噗”啦——情境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课程分析 课程目标 课程准备 课程过程 1.出示图片(小叮当),和小叮当打招呼。 2.播放律动,和“小叮当”一起动一动。 3.寻找小叮当。 总结:小叮当不要难为情,噗噗很正常,每个人都会噗噗的,小叮当你快出来吧。 二、猜猜讲讲小叮当吃了什么——对“噗噗” 课程反思 进行联想 1.吃了什么东西,会“噗噗”? 鼓励幼儿对已有经验说一说 2、吃了什么,会有圆形的噗噗? 师:这是形状很特别,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叮当可能吃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回应,如“西瓜西瓜圆圆,啊呜啊呜吃下去”,并配以肢体动作,增加趣味性。 师:小叮当吃了那么多,小肚子都圆了,又忍不住“噗噗”。 3. 吃了什么,会有噼啪的“噗噗”? 师:听,它还在吃什么? 这个声音好特别。 小叮当可能吃了什么啊? (咕噜咕噜的声音、咔嚓咔嚓的声音) 总结:小叮当有可能吃了特别的食物,所以才会有不同声音的“噗噗”。而且不停地吃,肚子都吃撑了,难怪有那么多的“噗噗”。 三、每个人都会“噗噗”——知道“噗噗”后有便意,不憋着,要及时表达自己的需要 1.“噗噗”还会是什么样的? 师:“噗噗”除了有声音,还会…… 2.想要“嗯嗯”了怎么办? 师:因为有时候“噗噗”了,会想要“嗯嗯”。 师:在幼儿园要“嗯嗯”了,怎么办? 师:每个人都会有“噗噗”和“嗯嗯”。想“嗯嗯”了,就要快点向老师寻求帮助,或者自己去找小马桶。 3.一起来跳跳“嗯嗯”舞。 师:小叮当还要教我们怎么自己去“嗯嗯”。让我们一起来和小叮当跳一个嗯嗯舞吧。(播放音乐) 师:找到自己“嗯嗯”的好方法了吗? 师:小叮当的“嗯嗯”舞,告诉我们“嗯嗯”的时候先要脱下裤子,稳稳地坐在马桶上,然后用力气,“嗯嗯”好了以后还要记得擦屁股。 ★关注生活,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本次学习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结合小班幼儿初来幼儿园,有便意后不愿意在幼儿园解决的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f714d8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