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铜陵听课随感

时间:2022-12-17 08:0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润物细无声

——铜陵听课随感

去铜陵听课整整过去一个星期了,迟迟没有动笔整理我的我的听课记录,是因为我不知该如何去表达我的收获,小语改革一波又一波,终于回归了最原始的状态,它拒绝精彩,它讲究实实在在的语用。语文课不是表演课,它不需要华丽丽的课堂,它最根本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学到的表达方式去学会完成自己个性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这个过程是将对文本理解的追求转化到语言的使用上,其语文价值是细水流长,对学生的影响则是是潜移默化。

短短两天,我聆听了六节朴实的、拒绝精彩的名师课堂。感受深刻。来自上海的年逾古稀的贾志敏老师,他的一节《古文今译》(作文指导课)朴素而具有指导性。他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的教会学生怎样读文、分段,最后完整的将三十六字古文改编成三四百字的今文。这期间,他诱导学生实行想象,说文,最后付诸于文字。其效果非常好,让我不由得去设想我的作文课堂该如何去做?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命题,在他的“挑逗”下,学生居然想到了三十多个题目。可谓真正诠释了语用的内涵。而来自江苏的张学伟老师,其幽默的课堂语言,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也让我回味无穷。他上的是六年级的《螳螂捕蝉》,主要方式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再走进人物内心,做到真正理解人物内






心后实行课堂角色表演。而其最后环节更是独树一帜:他设计了吴王第二天上朝的朝堂情景再现,看似平常,却恰恰起到了语言的总结作用。当学生不自觉的随着老师的引导穿越千年,想吴王所想,加上现代的厚黑人际交往理念。引起一阵阵掌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总结表达,让我肃然起敬。

同样来自江苏的张敬义老师,他所上的《放飞蜻蜓》和《会椋鸟》看似平淡无奇,却实实在在打动我心。我一直希望让语文教学贯穿作文教学,有时却效果不大,我时常困惑,不知该如何实施,然张老师指引了:他的每节课后总是安插了与文本相联系的说话训练与写话训练。说蜻蜓的各个部分作用,他居然巧妙的使用童话形式《三兄弟争功》,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一方面熟知了内容,而一篇童话故事也因课而生。同样,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他也是如此,点睛之笔在于结尾,通过学生在品读完其鸟们的欢快时,抓住栖息前一段文字,插入想象,鸟宝宝们怎样对妈妈说,让学生去表达,再形成文字,妙哉!他的一席话人让我记忆犹新:教学时,不但要注重文本内容,更要注重文本的构成方式,探究文章是如何写的,进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写作的角度去阅读,发现作者表达的奥秘及规律。这正是我的迷茫之所在。

我想,大师们的理念我仅仅是管中窥豹,只了解冰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4258f2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