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44)

时间:2023-04-11 21:2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有温度的课堂,做有情怀的教育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平民教育运动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曾写过一篇题为“误教”与“无教”》的文章。在教育发展的今天,“无教”早已成为历史,可“误教”教育误人”却每天都在上演。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曾在《提升我国人才培养水平的若干思考》中发出这样的质问:教育普及了,孩子到学校里来了,到教室里来了,他是否就真的教育中来了呢?您的关爱,您的微笑,您的眼神,您的赞许,是给了全体孩子,还是只给了回答对的孩子,只给了听话的孩子,只给了前三排?

2014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更新知识观念成为一种世界趋势。

这个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复制的时代,相同爱好、相似性格的人很多,怎样才能有健康的个性和灵动的生活?这个世界上专业相同、能力相近的人很多,怎样才能有自己的优势和独特的价值?在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今天, 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身发展优异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如果说课堂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那么所有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所应该具备的能力,都应该在课堂上落地。对学生来说,课堂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如何在课堂中真正明白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如何通过学习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对老师来说,课堂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作为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课堂是教师永远要守护的阵地。如何构图课堂世界,实行课堂转型,打开课堂教学的潘多拉盒,开垦学习环境的荒原。

迈克尔•富兰说:“变革好比一次有计划的旅程,和一伙叛变的水手在一只漏水的船上,驶进了没有海图的水域。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就像一个复杂交织的网,“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研究是同那些扭曲课堂研究的思想及其势力展开博弈的一场斗争” 课堂,仅仅是“告诉”更重要的是“研究”通过提高学科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华罗庚说:“假如没有独创精神,不去摸索更新的途径,只是随着别人的足迹走路,也总会落伍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别人,非有独创精力不可。”我们今天创造怎样的课堂,就意味着我们在培育怎样的未来。当我们创造知识型课堂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塑造复制与服从的未来;当我们创造生命化课堂的时候,我们就是在选择美好与灿烂的生活。


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创造”。课堂教学的价值不在于他们现在所取得的分数,而取决于他们在学习时获得的思考与方法;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更取决于他们面朝的方向。

课堂转型的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理念的转变。究竟什么是教育呢?有人说,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厢上装货,而是向油箱里加油。所谓“往车厢上装货”就是增加知识的内容和数量;所谓“向油箱里加油”,就是探讨学习的动力和方法。美国伊克中学校训:“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会明白。

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

“天空。”弟子答。

“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所以,课堂教学是为了什么?我们阅读经典,赏析名人传记,我们接触所敬重的人,我们行走世界,我们学习各科知识是为了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定量、历史、科学、道德、美学等),使我们有力量去推开遮盖我们眼睛的手掌,去了解这丰富精彩的世界,去发现潜在的自我。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为了“适应人的发展需要,适应不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是为了“打造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局面”,需要我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需要我们“行胜于言、锐意实验”,需要我们"掏出心来、相互尊重”还有“和而不同、和衷共济”,把每个学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吴非老师说:教育,由一个一个细节连接构成,教师一点一滴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它的价值会体现在未来。而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开有温度的课堂,做有情怀的教育。学校教育从来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备好必要的“桨”。这或许就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的初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2679e6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