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生辉的“曹刿论战” 闲来无事,重读“曹刿论战”,依然有喜欢有感想。 一、经久不衰的文字魅力: 那么久远的文章,能够鲜活到今天,其中一些文字,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流传甚广,而这个成语又来自那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怎能不让人神往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用来调侃那些以天下事为己任,爱管闲事的人,也是古今通用。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听起来文绉绉的,用来讥讽那些尸位素餐的当权者,古今通用,啥时候用都不会过时。 二、民心向背从来是致胜的关键 在《季梁谏追楚师》中季梁对楚王劝说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人民,事实上的神的主人,所以圣明的君王先完成人民的事情,而后才致力于神。 曹刿的理论大同小异,此文是这样说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曹刿回答说:“对人民尽心竭力地做一些事,可以依靠这点打一仗。一旦打起来时,请让我跟从您。” 对于一个国君来说,小恩小惠,只能使一部分人得益,而且让人只看眼前一点利益,不能长久,不足以得民心,不足以让人民跟从他。不考虑人民,只对神灵毕恭毕敬,小诚小信不会得到真正的神之祝福。,只有对人民尽心竭力地做一些事,才能取得民心,这是取胜的根本。 这个思想在今天依然成立。只有对人民尽心竭力地做一些事,也就是改造社会,改善人民的生活,也就是真正关注国计民生,大处着眼,具体解决,整个社会变好了,领导者才会有号召力。 三、高昂的士气对一场战斗的影响 看军事题材的影片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对战,需要勇气,军队打仗,需要士气,需要高昂的士气。如何进一步提高士气,时机的选择是门学问。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当齐军擂第一通鼓时士气大振,鲁军顽强据守,擂第二通鼓时齐军气势有所衰减,擂第三通鼓时齐军气势就泄尽了,这时候鲁军才开始击鼓反攻,所谓“敌疲我打”,不是硬刚,这是战争的艺术,是以弱胜强的艺术。 军队打仗,需要士气,需要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气势,在和平的年代,在每一个组织活动中,在每一个人身上,要不要这种自信勇敢、一往无前的气势呢?那种可感不可见的气势,其实在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其影响力要多大有多大。 在我最熟悉的校园里,有一个女老师,个头小小的,但是无论多么高大的学生,站在她面前都会规规矩矩的,为什么?就因为她身上有一种自信、坚定、勇敢的气势。 每年高考前的誓师大会,那么多孩子站在操场上,一起鼓舞,一起誓言,那种必须胜必然胜的信心,那也是一种自信勇敢、不可阻挡的气势。 经久不衰的文字魅力,熠熠闪光的思想,这就是“曹刿论战”流传至今的原因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79968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