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边村”发展进程及其引导的社会学研究 我国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同步推进,地处城乡结合部过渡性地带的“城边村”首当其冲。量大面广、人口众多的“城边村”,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互为资源,互为市场,相互服务,相互依存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融合渠道,在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维护城乡社会稳定大局上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不仅如此,“城边村”特有的亦村亦城、半工半农的社会结构样式,也构成了与传统观念里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有所区别的第三类社区形态,即所谓“边缘社区”形态,并且在与周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持续互动中,对城乡社会成员、社会生活环境、文化生态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特殊影响。本文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立足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需要,选择极具“城边村”典型特征的重庆市巴南区辅仁村为调研基地,以小见大,对作为一种历史和事实的存在的“城边村”现象,进行社会学实证性分析研究,并针对“城边村”发展进程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提出相应的引导思路和对策措施。 全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讨“城边村”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城边村”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阐释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概念,评述国内外研究状况,界定研究对象及范围,确定调查研究方法,介绍本文创新点及难点。 第二部分,以本文调研基地辅仁村为典型缩影,以点带面,探讨“城边村”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条件、边缘社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业态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从“城边村”社会成员的日常居家生活、所从事的职业、消费行为、闲暇生活、社会交往及社会互动等角度,对当前“城边村”原住居民社会生活的有显示度的变化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研究“城边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矛盾,剖析“城边村”社会成员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化养老、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所面临的城乡差距和社会公共服务欠缺问题并揭示其成因。第五部分,针对“城边村”发展的迫切需求,从绿色生态导向、土地合理利用、人居环境改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民生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教育和卫生领域的城乡差距、移风易俗、文化建设、村民自治、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提出有的放矢的引导思路和对策建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767da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