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单元《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一丶回忆引入, 1、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王昌龄的诗,同学们还记得吗?(生齐背诵《出塞》) 同学们的记忆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巜芙蓉楼送辛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释题,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读了题目之后,你了解了什么?(①这是一首送别诗,②诗人的朋友是辛渐,③诗人是在芙蓉楼送别朋友 ) 3、简介作者 ①说说你对诗人的了解。(生自由说) ② 简介作者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顺。 2、老师示范读,生跟读(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注意节奏) 3、摇头晃脑的读,同桌互读。 4、我们要把古诗读好,除了读通顺,还要带着情感的读,怎样才能够做到有情感的读呢?当然先要了解古诗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说说古诗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 2、小组讨论合作,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生小组学习,师巡) 3、小组汇报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1.学习体会“寒”感悟“孤”。 (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这场在夜间潜入吴地的雨连着江水带着寒意,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齐读) (2)离别的“寒”内心的“孤”。 ①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 ②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 ③作者还有一种“寒”(补充背景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我们还能怎么理解这个寒?(学生自由说) (3)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 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生齐读) 五、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 1.走进作者内心。 (1)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看着好友渐行渐远,诗人觉得孤立无援,但他不忘初心。 (2)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 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说(生说后两句诗)。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仿佛听到诗人也在说(生说后两句诗)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秋水边,我们仿佛听到诗人还在说:(生齐说后两句诗) 2.感悟人物品质。 (1)没有了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叮咛:学生再次补古诗后两句。 (2)引导: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诗人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为什么不回家呢? (3)学生自由谈。 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 六、情感朗读,背诵古诗。 1、我们了解了古诗的意思,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现在同学们就有带着这些情感去朗读古诗。 2、再带着情感的把古诗背诵下来。 板书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唐 王昌龄(送别诗) 寒雨 孤山 冰心 玉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845dc6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eb.html